他們都是真心實意地在感謝劉縣令。
一個瘦巴巴的老書生站出來,手裡捧著個一把傘。
“劉大人,這是我們一起為您製作的萬民傘,上面有我們的簽名,還望您收下。”
說完他便將油紙傘撐開。
傘面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有很多百姓不會寫字,都是老書生一筆一劃地教他們,讓他們把名字寫上去的。
劉縣令怔怔地看著萬民傘,許久都未能回過神來。
他原本就只是想完成敏王交代的任務,藉此抱住自己的烏紗帽。
卻沒想到,自己的無心之舉卻得到了百姓們的感激和尊敬。
仔細想想他其實沒做什麼。
他從頭到尾都是在為自己打算,壓根就沒有為百姓們著想過。
此時劉縣令心裡發虛,根本就不敢伸手去接萬民傘。
見他站著不動,老書生有些緊張。
“您是覺得我們這把傘做得不夠精細嗎?時間倉促,我們只能做成這樣,您若是覺得不好,我們可以再做一把,就是要多花些時間,還望您能再等一等。”
餘嫋嫋伸手接過萬民傘:“不用了,這把傘就挺好的。”
她舉著傘,傘面蓋過劉縣令的頭頂,含笑問道。
“你說是嗎?”
劉縣令哪敢讓世子爺幫自己打傘?
他趕忙接過萬民傘:“是是是,世子爺說得對,這把傘就已經很好了。”
等到傘柄入手,他才驚覺這把傘的分量。
它比他預想中的還要沉。
沉得他幾乎都快要握不住了。
這不只是一把傘,還是百姓們對他的期許,亦是他身為父母官的責任。
老書生笑了起來:“大人不嫌棄便好。”
表達完感謝後,百姓們歡歡喜喜地回家去了。
只留下劉縣令還站在原地。
他手裡舉著萬民傘,面前堆著許多謝禮,心情無比複雜。
餘嫋嫋隨手從那對謝禮裡面拿出一根玉米棒子。
她將玉米棒子充作話筒,遞到劉縣令的面前,一本正經地問道。
“請容我採訪你一下,你現在是什麼感受?”
劉縣令長長地嘆了口氣。
“說實在的,感覺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