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半開玩笑半認真道:“郭院士,我們也樂意稱呼您為老師的。”
老郭笑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也教過你們,算是你們老師,叫我老師沒問題,不過你們是老薑的弟子,這個師徒的名分我就不搶了。”他指著資料道:
“這些資料只能讓你們更瞭解實驗室的情況,而實驗室的管理還有很多門門道道,也有很多內外的人際關係需要顧及,我和老薑會再帶你們一年半載,到時你們博士學位到手,物理教授的職稱應該也到手了,再名正言順地把實驗室的實際管理許可權全交給你們。等你們能完全接手,我和老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聽著郭維陽院士耐心的解釋,替兩人將未來的“掌權之路”安排得妥妥當當的,秦克與寧青筠都心生感動,能遇著這樣姜為先與郭維陽這樣的好老師,真是兩人的幸運。
秦克與寧青筠對視一眼,起身敬禮,認真道:“我倆不會讓您和姜老師失望的。”
……
按照姜為先與郭維陽的“移權計劃”,秦克與寧青筠首先要掌握的是實驗室裡最重要的各個課題組管理許可權。
所以第二天開始,郭維陽便慢慢地將實驗室裡的科研課題組管理許可權移交給秦克和寧青筠,也讓兩人參與到實驗室的課題計劃制定、選擇上級放出來的課題、具體各個課題組人員調整安排等等整個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中。
當然,實驗室依然還是掛在姜為先與郭維陽兩位院士名下,畢竟這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秦克和寧青筠目前只是數學教授,並不是物理教授,也不是院士身份,沒法子直接繼任實驗室主任、副主任一職。
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等兩位老院士正式退休了,這幢宏偉的實驗樓以及裝置齊全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便會正式移交給秦克二人。
郭老院士確實對兩人非常好,在“移權”的過程中,幾乎是事無鉅細地將幾十年的經驗教給兩人,而兩人也開始熟悉並逐步接手各個科研課題組。
秦克、寧青筠第一個接手的課題組是最熟悉的“湍流小組”。
“湍流小組”屬於整個實驗室裡最精銳的課題研究小組,由姜為先與郭維陽兩位院士親自管理,組員也多數都是有傲氣的年輕人,那些老資格的正研究員、副研究員則分別管理其他的課題組。
郭維陽召集起“湍流小組”的全體成員,宣佈秦克、寧青筠分別就任“湍流小組”的正副組長,負責小組所有科研工作,而他和姜為先院士將轉變為“顧問”的角色,不參與小組管理、也不參與小組的直接科研工作。
】
“湍流小組”的組員們對秦克二人成為本小組的正副組長並無異議,不提兩人在學術上取得的成就、名望,光是兩人在這大半年來在共同科研工作中展現出來的實力,就足以折服這十幾個組員。
何況這次隨隊外出參加“幹雨”氣象研究的團隊成員,大多數都是“湍流小組”的組員,他們已習慣了兩人的“正副領隊”身份,這裡秦克與寧青筠不過是從“正副領隊”變成了“正副組長”罷了,很快就適應習慣了,稱呼也從“秦學弟”、“寧學妹”,改為了“秦組長”、“寧組長”。
至於管理著其餘課題組的老資格、正高階別的研究員們,雖然隱約感覺權力受到威脅,但秦克很會為人處事,對於老資格們都很客氣,保持著尊重,那些年紀比秦克老爸還要年長几歲的正研究員們,也就慢慢放下心裡的些許芥蒂,預設了秦克二人的接手了最核心最關鍵的“湍流小組”管理權,成為與他們平起平坐、甚至隱隱高出半籌的存在。
一週多後,醫院住了近十天院的姜為先老院士,重新回到了實驗室。
姜老院士的迴歸,也讓秦克與寧青筠的“接權”真正穩固了下來。
姜為先精神較之住院前好了許多,雙眼也恢復了神采,他召手示意秦克與寧青筠到自己辦公室。
“你倆寫的那篇《以ns方程為核心的數學模型對沙漠極端氣象災害的研究》論文我看過了,很不錯,是投稿到《自然·物理》了?不出意外的話,過審發表是必然的。本來這份論文足以讓你們拿到博士學位了,但我向來要求比較嚴格,希望你們能各自獨立完成一篇主題不一樣、高質量的博士答辯論文,到時我會邀請幾位物理學方面的老院士來,一起當你們的答辯評委。”
秦克何等機靈,一聽就明白了,姜老師這是要趁著兩人博士畢業的機會,向同行正式推介自己和寧青筠了,所以兩人分別發表主題不一樣的論文,更便於展示實力。
“今天是5月29日,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6月30日就是你們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日子,沒問題吧?”
“沒問題。”秦克拉著寧青筠,爽快地答應下來。
正好他也要再寫兩篇論文發表到另外兩個物理頂刊裡,這次的博士學位論文正好一稿二用。
至於實驗資源什麼的,姜為先沒提,也不必提,“湍流小組”現在在秦克二人手裡,他們拿來做實驗什麼的根本不需要打報告申請。
離開姜老院士的辦公室,秦克回到自己的辦公位置剛坐下,便接到了楊伯伯的電話。
“秦克啊,今晚有沒有空?帶上青筠過來伯伯家裡吃晚飯。你們陳伯伯也會來。正好有事想和你們說。”楊伯伯心情似乎很不錯,電話裡透出的聲音都帶著笑意。
從沙漠回來後,秦克曾想登門拜訪楊伯伯,不過聯絡楊伯伯的秘書魯信平後,知道楊伯伯近來忙得分不出身,便沒打擾他,只是發了簡訊問候一二。
這時聽到楊伯伯邀請,聽樣子似乎還有什麼好事,秦克自然滿口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