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之後,就是吏部的任命。
吏部的職能之一,就是儲備人才,這就是文選司了。
舉薦的人才,和透過考試合格的人才,經過禮部的“面試”之後,就可以儲備到吏部了。
這一職能,相當於後世的人力資源部門。
在官職出現空缺時,吏部便從這些儲備的人才中,挑選出合適的傢伙來授官。
在宋朝和明朝之時,因為科舉制度的盛行,許多讀書人經過科舉考試之後,一躍成了官身。但是,這種獲得的官身,卻都只是虛職。想要獲得實職,可就不只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相傳,有人二三十歲中的進士,等到鬍子都白了,卻還是翰林郎這種虛職官。
吏部的第二個職能,就是考察官員的功績,這就是郝夢今日立下的考功司了。
譬如一縣之縣令,或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
在縣令的任期即將到期時,就會有郡級官員,綜合這名縣令任期內的政績,來給個評語,然後報備到吏部的考功司。
再然後,考功司就會派人下去暗訪,訪查該縣令的政績是否符合評語。
若縣令的政績符合郡級官員的評語,則根據評語的好壞,給予該縣令或升職或降職的調令。
若縣令的政績,不符合上級郡官的評語,該縣令如何處置且不少,給予評語的郡級官員,搞不好都要吃掛落。
這便是考功司的職責。
吏部的第三個職能,就是稽查司。
畢竟,就算有著考功司的存在,地方官員還是有著瞞天過海、沆瀣一氣的可能。再說,考功司也只負責百官的功過,對百官的風紀卻是不管的。
譬如,有的官員貪得無厭,卻能為治下百姓乾點好事,也不窮搜百姓。
你說這樣的官員是好是壞?
在政績上,這種官員是沒得說的,肯定是有著政績的。
但是,僅一個貪字,改名官員便是品德有虧的。
這便要稽查司出手了。
這就好比後世,國家有檢察機關,有警察部門,還有法院,卻為何還要再成立一箇中紀委?
……
吏部尚書,郝夢任命了陳群擔任,左、右侍郎卻是,江東降臣張昭,和荊州降臣蒯越。至於吏部旗下的三司郎中,卻是一些名不經傳的才學之士。
畢竟,郝夢旗下有能力的的文臣,還不是很多的說。
就連陳群,若不是郝夢已經雄踞九州,只怕他還是待在潁川笑看風月的吧?
在演義中,陳群的才能沒有突顯,出場的次數也不是很多。
但是,能夠與司馬懿相較者,陳群又豈能是無能之輩?
這就好比,諸葛亮的朋友,不是鳳雛便是徐庶,要麼就是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等。
所以,陳群的才能其實還是很不錯的,或許比不上司馬懿和諸葛亮,但在這時來說,完虐騷年版的周瑜,陳群表示還是毫無壓力的。
陳群這時還只有三十歲左右,此前還正準備投入曹操的懷抱呢。
不成想,曹操敗得實在太快,而郝夢坐擁九州的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