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牛羊和戰馬,公孫瓚也可以留下自個兒消化,也各異發往中原,折價賣給晉王。
這些戰利品所賣的的錢財,最終會化作公孫瓚的海量物資。
郝夢支援公孫瓚在鮮卑草原上搞事兒,卻不是無窮無盡的供應各種物資的,這須得公孫瓚拿戰利品來換的。
俘虜、繳獲的牛羊、挑剩下的戰馬,都被公孫瓚一股腦兒、讓後勤營給押送回中原。
中原缺少牛羊,若能將鮮卑草原上的所有牛羊都繳獲,倒是勉強能滿足中原的牛羊之需求。
還有戰馬,據公孫瓚估計,就是再多的戰馬,晉王也不會嫌少的。
今年也就這麼將就著。
來年,晉王不僅要發動滅蜀之戰,還要遣幾員上將殺入西涼。
滅蜀尚且好說,並不需要多少鐵騎的說。
倒是西涼,就是百萬鐵騎殺入西涼,那也是滄海之一粟!
戰馬,晉王怎會嫌多?
……
公孫瓚在小山破上稍歇,少頃,便有軍中主薄來報:“稟將軍,此處是鮮卑人的一處過冬之所,是以,聚集著不少鮮卑部落。”
“此戰,咱們繳獲人口近兩萬,牛羊近百萬只,戰馬也有兩千匹!”
聞言,不僅公孫瓚喜出望外,就連聚攏過來的數員將校,也都十分歡喜。
此前絞殺近百個鮮卑部落,也及不上這裡的一次繳獲。
戰馬和異族人口也就罷了,這是晉王急需的,諸將無故不會輕動的。但牛羊,卻是屬於公孫瓚和他麾下將士們的。繳獲越多,將士們所得也就越多,誰不歡喜?
即便是大部分牛羊,都會送回中原換成錢糧,那也是會分發到將士們手中的!
“白馬挑了多少出來?”
歡喜罷,公孫瓚問道。
相對於其它繳獲,公孫瓚卻是情有獨鍾於白馬。
想要恢復昔日的白馬義從之建制,就須得從鮮卑人手中掠奪戰馬,特別是白馬!
現如今,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也不過三百騎,這還是一路上絞殺那麼多鮮卑部落,陸陸續續從繳獲的戰馬中挑選出來的。
“稟將軍,附和要求的白馬只有三十多匹,餘者和挑剩下的戰馬一起,交給了後勤營。”
公孫瓚聞言點點頭,不置可否。
對白馬義從的要求,公孫瓚只有兩點:
戰馬必須是白馬,一騎的速度必須能夠日行五百以上。
當初組建白馬義從的主旨,就是破陣和追襲,這便對戰馬的速度要求極高。
是以,白馬義從從來就無法大規模的組建。
武將們若有一匹速度較快的坐騎,倒是勉強能達到公孫瓚的要求。
問題是,能夠日行五百里以上的坐騎,其武將的實力基本都在十級以上。組織武將向騎兵一樣在戰場上廝殺,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肯定會折損巨大的。
普通的騎兵折損太多,都能隨時補充。
武將折損太多,特別是高等級的武將折損太多,哪裡來的及時補充?
所以說,大規模的戰場上,還是普通將士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