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少不了兩位公子的榮華富貴的!”
文聘認真聽著,不時頷首。
在他想來,川蜀、漢中、荊襄連成一片,這三地諸侯又都是漢室後裔,勢必像孔明先生所說,進可收復中原,恢復漢室江山社稷;退可保境安民,續存漢室國祚。
再退一萬步說,荊襄若真的不保,還不如“送給”劉皇叔呢。
畢竟,劉皇叔與劉荊州是同宗兄弟,他還能少了兩位少主公的榮華富貴不成?
當然,如文聘他們這些忠臣,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他忠於劉荊州,卻也忠於漢室。
稍傾,文聘抬頭問道:“劉皇叔取漢中,就憑駐紮在沔陽的那一千精騎?”
文聘已經認可了諸葛亮的這番“暢想”,也下意識的認同了劉皇叔借道筑陽關。
只是,劉皇叔如今似乎就只有這麼一千精騎,殺入漢中地界,突襲之下,奪取兩三座縣城還可,想要奪取上庸、西城和南鄭,只怕是肉包子打狗的結果吧?
而且,一旦張魯反撲,一千精騎vs十萬大軍,文聘看不到劉皇叔的勝算何在。
諸葛亮笑道:“這就還得求助於將軍了。”
文聘嘴角含笑:“先生莫不是想借兵?”
諸葛亮頷首:“是的,借兵。”
“筑陽關有三萬守軍,少五千兵馬無妨。而我家主公多了這五千兵馬,就能拿下上庸和西城,並左近十餘縣。那時,就近徵調民夫青壯,就能擴軍至兩萬。”
“接著,只需傳訊給西川劉季玉,邀其起兵夾擊張魯。”
“屆時,張魯即便反撲,殺到西城縣下的張魯軍,最多也就五萬大軍罷了。”
“將軍以為,憑我的計謀,再加上關張趙之勇,以兩萬人馬擊潰張魯的五萬大軍,如何?”
……
諸葛亮自然知道,以一千精騎攻略漢中,這無異於痴人說夢。好在,筑陽關守將是文聘。如此,諸葛亮只需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不僅能從筑陽關借道,還能借兵。
文聘欠他諸葛亮的人情,劉備軍從筑陽關借道,沒問題。
借兵的話,這份人情自然是不夠的。
只是,有了諸葛亮前面鋪陳的那一番描述,文聘豈能不為今後綢繆?
劉荊州在世時,文聘自然那時忠心不二的。
但劉荊州身死之後呢?
兩位少主公可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呢!
荊襄遲早為他人所並,那麼他文聘的出路又何在?
相對於降曹、降孫,文聘只怕更願意投靠劉皇叔的吧?
須知,文聘是劉荊州的忠臣,更是漢室腦殘粉呢!
何況,區區五千兵馬,對於筑陽關的三萬大軍來說,根本不算傷筋動骨。文聘借出這五千人,只需要好好操作一番,都不需要向劉荊州打報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