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曹操,其屬地多是新佔之地,尚未來得及休養生息;兵馬、錢糧就多有不足。”
“而且,曹操還有著後顧之憂。”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早已令各路諸侯垂涎三尺。當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其毗鄰許昌的劉表、馬騰、孫策,豈能不出兵直搗許昌,以奪取天子乎?”
“曹操如此危局,其實正是我等出山力挽狂瀾之時。”
“只可惜,曹操身邊已有郭嘉、荀彧、陳昱等謀臣,新投效之人,只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再者,曹操此人,本身就權智無雙,若郭嘉等人,這時也不過是謀臣。想我龐統,如此大好頭顱,不是謀主,我焉能出仕?”
……
如今天下諸侯,能夠做他龐統主公的,數來數去,還真就只剩下曹孟德這麼一個。
只是,曹操身邊已有三大謀臣,是為心腹股肋;他龐統若是出仕於曹操,想要短時間內就獲得重用,只怕是不可能的。
龐統不知道,但諸葛亮卻知道,司馬懿的才智和權謀,不下於他們臥龍鳳雛吧?
但是,赤壁之戰後,司馬懿投效於曹操,可謂是雪中送碳。
即便如此,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卻連謀臣都算不上呢!
若不是曹丕後來繼位,焉有司馬懿的出頭之日?
其實,曹操本身就才智不錯,亦精通權謀,如諸葛亮他們這等才智之士,倘若出仕於曹操,不能獲得曹操的信任的話,最多也就是蹉跎於小小一個縣令。
就算能獲得曹操的信任又如何?
如荀彧、郭嘉、陳昱他們,權謀算計也不弱於他諸葛亮了,但在曹操旗下,荀彧、郭嘉之輩,也不過是一謀臣,還算不得謀主。
不為謀主,不說龐統了,就是他諸葛亮,又焉能出山?
即便出仕,只怕也是坐看風雲成敗的。
就像原主前世,龐統最開始出仕於荊州劉表,最終卻也只是坐看劉表敗亡。倘若龐統真心輔佐劉表,哪怕只是謀臣,又焉有劉荊州的敗亡之禍?
……
謀臣者,最多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參謀;可以提出建議,但這建議最終是否被採納,還得看主公的意思。他們的建議只是提供參考,最終的決策權,還在主公手中。
就像荀彧他們,他們能夠提供各種建議給曹操,但最終該怎麼做,還得曹操自己拿主意。
謀主者,便相當於總參謀長了。謀主提出的建議,只要不是錯得離譜的,人主都會採納。決策權雖在主公手中,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放權給謀主的。
就像原主前世,便是謀主。
原主前世出山輔佐劉皇叔之後,各種建議,劉備幾乎言聽計從。就連後來,劉皇叔去江東完婚時,就將荊州託付於他;再後來白帝城託孤,更是將整個蜀漢都託付給他諸葛亮。
這就是謀主的逼格!
龐統也好,諸葛亮也罷,其實都是自視甚高,他們要出山的話,便都是奔著謀主這個位置去的。區區謀臣之位,自然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