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就算大哥現在不出仕東吳,將來難道就能在劉皇叔帳下出仕麼?
真要這麼幹,他們諸葛家在劉皇叔集團中,豈不是要佔據兩個高位?
功高容易震主,家族勢力太過龐大,同樣容易遭到主公猜忌的,這是智者所不為。
諸葛亮沉思半晌,挽留大哥,不讓他前往江東的話,到了嘴邊,最終還是沒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緣,按照後世的史料分析,大哥諸葛瑾的機緣,還真就在東吳。
後世史料記載,諸葛瑾晚年時,基本是權傾東吳。雖然,其家族最終遭到了清算,但諸葛瑾卻畢竟讓他這一支,在歷史上輝煌過。
“大哥既然堅持前往江東完婚,愚弟也不好多說什麼。”
諸葛亮嘆息一聲,接著便道:“家中有良田三十頃,錢財也還剩下二十金,並六百多石糧食,還有些布帛,這差不多就是咱們家的所有家底了。”
前世,諸葛亮不太關心家中經濟狀況。大哥在家時,家業是大哥操持;大哥前往江東之後,他諸葛亮又與黃妹妹完婚了,家業也就交到了黃月英手中。
今世,前段時間要前往徐州,需要用錢,諸葛亮這才知道家中底蘊還剩多少。
“那三十頃良田,還要供給三弟和誕弟,不能變賣。糧食除了留下足夠食用的,大部分倒是可以拉到襄陽城變賣,按照現在的糧價,差不多還可以折變十金。”
諸葛家的三十頃良田,都是由佃戶耕種的。
後世《出師表》中所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只是表明他們諸葛家本是淡泊名利罷了,並不是說他們真的就要親身耕作的。
這個時代,糧食的產量是很低的,稻穀的畝產多在一石左右,小麥的產量卻只有六七鬥。春秋兩季豐收,他們家三十頃良田的總產出,也不過九百石糧食而已。
佃戶耕種,豐收之後,上繳一半的糧食作佃租,也不過四五百石罷了。
今年的糧食已經入庫,加上去歲剩下的存糧,諸葛家這才有著六百多石糧食。
按照這時的糧價,這六百石糧食,差不多可以賣十五萬錢左右。
大漢官方兌換價格,一金價值萬錢。但眼下正值亂世,百姓多喜歡儲存黃金,是以,黃金的價格有所上漲,十五萬錢卻只能兌換十金左右。
家中布帛也有一些,最多卻只能賣出兩三萬錢。
大哥前往江東完婚,這布帛倒也用得上,卻可以不必賣掉的。
“大哥既然堅持前往江東完婚,這三十金就務必要帶上。”
“有這三十金,大哥在江東也可以置辦一份家業,婚後也不至於看步氏臉色。”
前世,大哥兩袖空空的前往江東完婚,他與大嫂婚後雖然也算和諧,卻到底是底氣不足,很多時候,難免還是要看大嫂臉色的。要不然,他們三兄弟也不至於近十年沒有相見。
今世,諸葛亮卻不準備再讓大哥兩袖空空的前往江東完婚。
雖然說,倉促之間,他諸葛亮也無法點石成金。
但家中的這點家底,卻是可以都讓大哥帶走的。
……
諸葛瑾有些感動,對諸葛亮的提議有些心動,更多的卻是猶豫和擔心。
弟弟讓他帶走家中全部錢財,去成親,這著實讓諸葛瑾感動。
如果他諸葛家家資豐厚,不用二弟安排,諸葛瑾都會帶一些錢財前往江東成親的。畢竟,身為男人,他也不想兩手空空的去成親,去看妻族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