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陣馬刺,尼爾森改變了首發陣容。奧尼爾、米利西奇、李治、傑拉德格林、斯蒂芬傑克遜,克勞福德再次坐回了替補席。
傑拉德格林首發,尼爾森有自己的想法。上場打太陽,讓尼爾森感受到了一大四小陣容的魅力,內線奧尼爾一柱擎天,米利西奇也是有三分射程的空間大前鋒,外線是李治、傑克遜、傑拉德格林三個搖擺人,這個陣容沒有控衛,李治和傑克遜是第一吃球點。
奧尼爾對位鄧肯一直沒什麼優勢,尼爾森不得不變陣,常規陣容不是馬刺的對手,這個一大四小的陣容也只是尼爾森的實驗。
五個能防守的球員採取23聯防的陣形,傑拉德格林對位攻擊力最小的布魯斯鮑文,並且時刻注意馬刺的擋拆。米利西奇對位奧博託也不是問題,李治對芬利是勇士優勢最大的點。
尼爾森的變陣在開場便取得了效果,奧尼爾儘管對上鄧肯沒有了絕對優勢,但是力量大,像一座小山一樣的扛著鄧肯,讓想要打板的鄧肯沒有了空間,多次投籃偏出。
鄧肯不能吸引包夾,馬刺進攻就打不開,奧尼爾這場比賽的任務就是防守鄧肯,進攻就交給了其他球員。
奧尼爾不怕犯規,哪怕兩次犯規,勇士替補席上還坐著一個蠻力十足的小喬丹,可以補充他的空缺,所以奧尼爾在防守端沒有顧慮。
帕克被斯蒂芬傑克遜黏住,斯蒂芬傑克遜的防守和布魯斯鮑文是一個套路,都是小動作比較多,不乾淨。雖然沒有下黑腳,但是帕克還是找不到手感。
兩位主要的得分手被勇士騷擾的手感不佳,馬刺開始打的艱難。
李治的進攻非常順利,突破得到升級,在不斷的不節奏變換和變向下,布魯斯鮑文小動作沒有用武之地。
艾弗森的突破和科比的突破有很大不同,因為身體素質原因,艾弗森的突破時距離防守人比較遠,需要的空間較大,而科比、安東尼等人喜歡用自己的身體優勢去突破。
李治不背打,突破不給鮑文身體對抗的機會,鮑文便施展不開小動作。如果布魯斯鮑文氣急敗壞之下伸出黒腳或者什麼,那就別怪李治不客氣了。
馬刺進攻停滯,勇士進攻流暢,此消彼長之下,第一節下來,李治拿下12分,勇士領先馬刺。
第二節,勇士換上克勞福德、尼克楊和莫羅搶分,巴恩斯對付吉諾比利。這節尼克楊表現出色,不僅進攻上效率高,防守上還給了芬利一個大帽。
蓋帽後,尼克楊裝比的毛病又犯了,衝著邁克爾芬利連連搖頭,結果下回合被芬利打了個快攻。
搖頭這個毛病,尼克楊是跟李治學的,沒想到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讓尼克楊極為不開心。
同樣被李治裝比影響的還有米利西奇,第二節米利西奇得到5分,表現出色。不過米利西奇在一次三分後裝比,在馬刺主場聽噓聲,被裁判吹了個技術犯規。
這種事是超級球星的特權,米利西奇顯然還沒到這個水平,可是這傢伙優勢天生的二比,算是罪有應得。
靠著替補群的出色發揮,半場結束的時候,勇士領先馬刺10分。
第三節,馬刺在帕克、吉諾比利和鄧肯的帶領下,打起了反擊,一度將比分縮小到5分,關鍵時刻,還是李治力挽狂瀾,兩記關鍵三分,澆滅了馬刺的反擊火焰。
比賽結束後,勇士100:比93戰勝馬刺,過程曲折,殊為不易。
李治打了34分鐘,得到29分3板7助攻2搶斷2蓋帽,把對位的邁克爾芬利防成了鐵匠。
這場比賽過後,李治的場均得分來到了29分,前段時間被拉下去的場均得分又回來了。得分榜上,李治的29分力壓詹姆斯28.4分排名第二,第一的是韋德的30.5分。
第二天,勇士背靠背迎戰火箭,兩連勝的目標沒能達成,麥迪因傷休戰,但勇士99比108遺憾的輸掉了比賽,但是這場比賽中出現了一個插曲。
近幾個月來,不斷有訊息源稱火箭球星麥迪與球隊之間的不合和不信任甚囂塵上愈演愈烈。而這場比賽過後,麥迪和阿德爾曼間的矛盾也日益明顯。
賽前,麥迪曾經身穿球衣出現在場上參加球隊賽前投籃熱身。而當麥迪熱身完走回更衣室的時候,與阿德爾曼在走廊不期而遇。
阿德爾曼對於麥迪身穿球衣這一事實感到錯愕!要知道,球衣是麥迪本人親自向球隊裝置經理要取的。但是,問題是,麥迪明明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在當天的比賽前被啟用。於是,兩人的矛盾便由此產生。麥迪之所以這樣自作主張,有人理解為,他試圖用行動說服甚至要挾阿帥首肯其復出。
後來,阿德爾曼返回更衣室,與麥迪一起來到了旁邊的教練辦公室。在期間,火箭特權球星麥迪有摔門的舉動!而且根據當時現場目擊者稱,兩人在辦公室的對話氣氛十分激烈,且不時傳來爭吵聲音。
顯然,麥迪在大鬧更衣室!將帥不和的事實也就此浮出水面!
也有訊息源稱,麥迪開始質疑火箭隊是否還需要讓他復出,退一步說,是否主動希望麥迪休息,然後拿到保險金。
因為,如果麥迪一直休息的話,那麼火箭有望拿到大筆工資補償。根據聯盟規定,一旦某球員在缺席41場比賽後,該隊可以能夠拿到80%的工資補償。
而一個巧合是,與勇士一戰他連續缺席的第42場比賽。另外,聯盟還規定,缺席的比賽越多,該球員所在球隊得到的額外補償就越多。
也有人猜測,火箭的更衣室矛盾來源於管理層對麥迪不信任。場均15.6分5助攻 4.4籃板的資料讓麥迪跌下了一線巨星的位置。沒有了麥迪,火箭的戰績反而越發的穩固,這讓麥迪感覺到了危機。
很多火箭球迷在不禁為麥迪感到一絲悲涼,英雄遲暮,嘆息不是少年。
等待麥迪的,也許是和艾弗森一樣的結局,被甩賣,被交易,從此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