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從山腰折返回來時,黃昏已過,江望辰趕在光線全無之前,已經拾得足夠多的乾柴,在第一眸星辰升起時,將篝火重新點燃。
此刻他又將懷中三本秘笈取出。他隨手翻開第一本《九年覺悟選修本——力宗版》,江望辰只是簡單一瞧,書中盡是密密麻麻的生字和生澀難嚥的詞彙,便二話不說,直接將書往火堆中丟去,很快就被燒成灰燼。又拿起相對較為厚實的第二本,第二本無論是從裝訂還是紙質都要比剛剛那一本略勝一籌,書名略長,但念起來卻不饒舌,《三年入門五年精通之鍊金大全》,從書名便知這是一本關於鍊金的書籍,再翻開一看,無數的鍊金材料屬性、及特效錯綜複雜。再以各種不同的配方和步驟煉製彈藥或寶器,江望辰對此毫無興趣,這本書便也頃刻成了助燃的材料。
看了兩本之後,江望辰興致已經去了大半,這第三本卻是散頁裝訂,不像是完本,更似手稿合集,散頁以一張白色牛皮紙包在一起。牛皮紙上既無書名,又無署名,看不出到底是為何類書籍。江望辰本就無心再閱,見這最後一本又如此粗糙,也正要往火堆中丟,只是一陣夜風不知從山林何處吹來,惹得篝火晃動不安,也不經意將那一張纖薄的牛皮紙輕輕掀揚而起,藉著通紅的篝火,可以看見那第一頁上寫著《論魔法與劍法的大統一理論與實踐》幾個字,字跡雋秀生動,宛如月下芙蕖,清新動人,江望辰一眼便認得這是母親的字型,再看後面的署名就再無疑問,“東流”——這是母親寫作時常用的筆名。
江望辰激動地趕緊收回散本,又將凌亂的頁尾舒展平整,這才再一次小心翼翼地翻開秘笈。翻過第一頁封面,便可看到第一章自序。
“魔法異象,自古有之,小則磚木取火,冰川消融,大則萬鈞雷霆,蒼月蔽日。窺其根由,無不是天地之威能,汲引其力。但自然之勢,如高山流水,風起雲湧,又如山河破裂,斗轉星移皆有秩序可循。其勢由高走低,其力從強變弱,萬法皆在其中,不可逆也。
自先祖開智,各族紛爭時有不斷,便妄圖誘自然之力而戰,但自然之力不可逆行,人類只得操控皮毛,如縱火焚燒,引洪覆沒。但此種力量往往不可收放自如,便有精神天賦極強之人,拓荒開宇,尋求奧義,經過幾世潛心研究,終窺見皮毛,。
永珍世界,皆為元素。元素基築,方為世界。魔能劇變,歸其原由即是元素動盪。而元素迴圈卻可另闢門道,以特定法陣引導元素流向,再以匯聚成能量,操控釋放,這便是最初的魔法――以法陣為媒介,以元素之力為基源,從汲取到引導,再到釋放。
而其中關鍵,便是法陣,法陣品相,萬千差異,各有不同,如五芒星陣能續毀天滅地之能,這亦是史料記載之最,而普通法陣小至一個圓環周天即可。到了後世現代甚至無需法陣,只需一些輔助便可,例如:咒語,法器等。但此種魔法,威力往往甚微,與上古魔法較之,如同蚍蜉之力。
以上是魔法概論,再講功法。
東玄古語,人體之中亦有法陣,此法陣有各個節點與聯線構成,節點曰為‘穴位’,聯線曰為‘經絡’,穴位密佈而經絡錯雜。而法陣之中的元素於人體之內則謂之“氣”,氣依經絡而行,遊走穴位,暢通周天,循循不息。
所謂功法即是運氣之法。
運氣之法又分作內、外兩道。
內道,主講呼吸納氣之法。透過不斷行氣萬化,啟用穴位,拓寬經絡,以容納更為磅礴雄厚之氣,如此週而復始,吐故納新,從乎天地迴圈之理。
外道則是以神帥氣,以氣帥形,氣隨意轉,形隨氣騰,意動神馳,神往氣升。靜則飽滿,動則奔湧。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如伏虎,伸比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翻猛虎豹,轉疾隼鷹。身堅似鐵,法密如籠,門有變化,法無定形。前後有序,左右分明,遠則追擊,近則接迎。高低任意,長短縱橫,如火如電,如水如風。
由此可見功法修為,在於自身氣運,而魔法則在乎於對外元素感悟,依託於精神念力。
天地身法,無外乎此二種,我常俯仰於天地,格物觀世。陡現靈光,可否將這二者合二為一,此種想法新生萌發,便不可抑制。
以舞劍為例,以氣運劍,以劍為媒,劍落氣出,這便是尋常功法,若再以劍招為咒語,劍氣為法陣,豈不是亦可操控元素,這不正是一招之中融合兩種攻擊,既有劍氣,又有法攻。
想到此處,心中激動不已,但轉念一想,若是劍招受阻,或劍氣受擾,那豈不是枉費心思。顯然此種假設,在實戰過程之中必定受限,經由此念,亦是扼腕嘆息,但心中不棄。
幸得蒼天不負,一日偶遇青蝗,見其雙足摺疊蓄勢,隨意一彈,竟有半人之高,忽受啟發。為何不再劍招未動之前已然蓄勢,劍氣初成之間便召喚法陣,豈不是萬無一失……
心有此念,便反覆試招,方知此種道法,不僅需內力雄厚,收放自如,且精神力對於元素的控制同樣需要鉅細無遺,永珍皆瞭然於胸方可。
由於自身實力受限,此種功法只創出最初五招,而後另注五招,全憑臆想猜測,望有緣者得此書,若內力兼精神天賦足以強大,試之。
另注:武器以魔武雙屬性為佳。”
江望辰一口氣將序章讀完,字數不多,卻字字如鉛,宛如泰山壓頂,令他難以順暢呼吸。他輕輕合上牛皮紙,起身在篝火旁漫無目的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