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點點頭,輕聲感慨道:“所以這天下很多人都想要她兒子死,可次次都沒死成,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棋力。”
女子搖搖頭,“一個本身就薄弱的棋子,被棋力再高的國手捏在手裡也很容易碎掉,所以那位至聖才會說朽木不可雕也,道理如此,不能一味歸根於外物。”
“帝師如此評價,實屬罕見。”
這位皇帝突然想起近日以來一件流傳極廣的道家盛事蓮花洞天封赦春官。很難想象,一個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躋身高位,掌管一座洞天的諸多大小事宜,日後會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反觀自己,人生已經過半。前半生嚐盡貧苦辛酸,為碎銀奔波,後半生突然當了個皇帝,本以為可以施展抱負,留名青史,可第二日起視四境,看見的卻是狼煙烽火,生靈塗炭,甚至隨時可能變成亡國之君。
大起大落,大平大折,漸漸的,他便明白了一個道理。
命運而言,莫論公道。
就像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在豪閥望族,爹是紫印玉授的權臣,娘是地位尊貴的誥命夫人,蒙受蔭庇,長大便可以為官。
而有的孩子,一出生便沒了爹孃,靠著百家飯勉強長大,四處遊學求仕,歷經千辛萬苦,卻還是懷帝冕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所以也就不難看出,在這個世界上,註定有人要承擔苦難,註定有人要象徵幸福。而且為了某些人的美好,有些人就必須扛起負重和苦難。
那為什麼就不能所有人都一樣幸福呢?
道理很簡單,便是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如果失去差別,這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
那麼是否存在救贖之道,能夠擺脫受苦的運命?
當然有,比如寒門仕子跳龍門,一躍成為王朝首輔,再比如連筆硯都買不起的窮酸書生,最後成就內聖外王,門生三千。
但是這些人,終歸只是少數。救贖之道,不是能夠勉強來的。
而命運既然無公道可言,是否也就意味著道家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錯的?
這個問題曾困擾他許久,直到有一天夜裡,無意間翻閱手邊的道家書籍,從中找尋到了他認為的答案。
“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極其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芻狗用時尊貴,用後即棄之如弊屣,天地萬物,莫過如此,故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只是讓萬物如芻狗那樣走完自己的過程。
不管是榮華富貴,還是窮困潦倒,不管是承受苦難,還是象徵幸福,結果都是一樣的。
就像春日桃花,夏日細雨,秋日紅葉,冬日碎雪,這些景色富家有,貧家也有,極慰人心。
“帝師以為大靖何時會出兵?”皇帝問道。
“那就要看那位太子什麼時候來了。如果我猜的不錯,那位洞天之主應該是他的傳道人,也很有可能是他的護道人。這幾日封赦大典剛過,極有可能是在準備傳道一事。如果這位太子悟性足夠好,或許只需幾天時間,如果悟性不好,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可能。”
皇帝苦笑道:“就怕我撐不住那麼久。”
“不會。”女子搖頭道:“封赦春官一事,其實無需這麼著急,他大可以幫你奪回江山之後再任職春官。眼下局勢這麼緊,他還敢這樣做,顯然是留有後手。”
皇帝笑道:“其實帝師坐鎮這裡,朕就已經放心許多了。”
見她不說話,這位皇帝又悄悄問道:“有你在,還有那位太子和大靖王朝的幫助,我們的勝算是多少?”
她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道;“許溫和陰陽家勾結一事,我若是那位叛軍首領,不但不會治他的罪,反而會以他為棧道,與陰陽家勾連。他們想殺大靖太子,我想九州皆同,互相合作,各取所需。”
“當然,我與那位大靖皇后聯袂下棋,輸是不太可能的。就是不知道是勝多少目了。有可能僅贏半目,也有可能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