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同棉見官兵拔刀攔路,招呼蕭劍上前,蕭劍飛身躍下馬背,一腳踹翻了官兵,城門其餘五位官兵見有人尋事,立馬圍了過來,仇同棉見一人身穿黑袍,定是其他人頭目,對其喝道,“爾等為何在此亂收費。“
為首官兵見蕭劍一言不合就動手,何曾見過這麼囂張的人,無視了仇同棉的質問,“哪裡來的書呆子,膽敢騎馬衝撞城門,活膩歪了,”說完拔刀道,“小的們,給我拿下。”
周圍百姓見官兵亮出了刀劍,紛紛丟了下行李一鬨而散。
仇同棉這一路也是刀光劍影過來的,也不膽怯,取出馬下的刀就要學蕭劍飛身躍下,被蕭劍拉住了。
蕭劍扣下地上的官兵,拿出仇同棉的官印道,“我家大人乃臨縣新任候補知縣,爾等膽敢在此違反作亂。”
為首的見蕭劍拿出官印,看向一直被他忽視的仇同棉,抬手製止了手下的蠢蠢欲動,對著仇同棉拱手道,“小的們眼挫,不知是大人新上任,還望大人海涵。”
仇同棉道拿出官威道,”我見你們在這亂收費用,可否告知我,這是為何?“
“下官奉了劉大人的命令,在此設立關卡,收取進城稅。”官兵一改先前的臉色,滿臉堆笑道。
仇同棉也是笑道,“進城稅,本官雖不敢說熟讀大清律法,但也從來不曾聽聞我朝還有此等規矩啊。“
官兵為難道,“卑職也是奉了劉大人的命令,如是無大人們的命令,這錢給我十個膽我也不敢亂收的呀。”
仇同棉見這些人識相,而且身穿勇字兵服,想必不是衙役,而是官兵,應當隸屬兵部,不願剛來就和當兵的鬧的太僵,
眾士兵見仇同棉是朝廷命官,氣勢上也弱了下來,無心為難,為首的城門守將帶頭收起配刀,看了眼被蕭劍扣住的官兵,拱手對馬上的仇同棉道,“還請大人放了我這弟兄,我等願護衛大人進城。“
蕭劍看到仇同棉眼神後便一腳把那官兵踹到一邊,回身招呼手下的眾兄弟,看護好車隊進城。
城門守將見這後面還有如此多的護衛,而且個個都是強兵猛將,有點慶幸剛才沒有動起手來。
眾人得此進城,道路上百姓們見官兵開道,都是跑開讓出道路,從進城門開始,見一路怕敗不堪,都是茅草房,中間夾著少數的瓦房,看的是仇同棉一陣搖頭,這要是起火了,怕是火燒一城啊。都不用攻城的。
仇同棉吩咐蕭劍道,“你找幾個弟兄,替哪些兵勇守在城門”
蕭劍道,“這是為何?“
仇同棉道,“我自有我的想法,你先照辦。”蕭劍同意道。
眾人來道前任候補知縣府上,府邸不大,卻也不寒酸,比之先前的茅草和瓦房卻要好多了,仇同棉也不在乎這麼多,只要房間夠用,睡覺不漏雨,不奢求其他的。
安頓好徐盈盈後,仇同棉便召集三人來到一偏房內,讓蕭劍找了弟兄在外面看著。
仇同棉讓三人坐下後,低聲道,“我這一路走來,想了好多,我分析給各位聽下,先前我那撤藩論調已經引起了三藩的警覺,加上王容之那份告發吳三桂的罪證,相比現在朝廷是迫不及待的想撤藩,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只怕皇上的想的太理所當然,以我這幾日來貴州所看所見的來推斷,吳三桂必反無疑,而且已經在準備了。“
紀曉嵐摸著鬍鬚道,“大人為何這般肯定?“
仇同棉不好說,是因為他知道歷史走向,這吳三桂不僅要反了,而且迫在眉睫,現在都快過五月份了,若是和歷史對的上的話,仇同棉記得吳三桂是明年開春二月二龍抬頭起兵造反的,吳三桂騙了康熙好幾個月的安家費,答應其撤藩換防,獅子大開口,從康熙那要來好幾千萬量白銀。
仇同棉這般提前說出來,是想讓眾人知道的自己的心思,既然已經想好了要建立自己的勢力,逾期在磨磨蹭蹭的等待時間,不如主動找事,康熙給了手諭,只要能定這知縣的罪就先拿了下。就算吳三桂察覺了也不無關係,畢竟不是在雲南進內,此時吳三桂還沒做好充分的造反準備,他花大量的白銀賄賂朝廷官員,就是為了來拖延撤藩時間,一邊在坑騙康熙的安撫費用,一邊卻又招兵買馬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