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雪華倆聯想到中午抓獲鬼子飛行員的場景,頓時心生一計,於是說道:“兩位長官,我有一個辦法,或許能讓他開口。”
王喜陽正在焦慮,聽魯雪華這麼一說,連忙問:“魯翻譯,請說!”
“這是一招險棋~”魯雪華壓低聲音,說出了他的計劃。
王喜陽想了想,“只好這麼一試!”然後對劉玉梅說道:“劉翻譯,要麻煩你先去準備一下。”
劉玉梅簡要地說了聲:“義不容辭!”就匆匆出去了。
“不過你們要多準備幾個憲兵,以備不測!”魯雪華要求道。
一群憲兵將鬼子飛行員押著,再次帶到了教堂。
憲兵首先將鬼子飛行員架到存放空襲遇難者屍體的太平間。儘管是隆冬臘月,但地下室內血腥味依然撲鼻,遇難者個個斷臂殘肢,開膛破肚,死不瞑目,慘不忍睹。其中一個男孩,手上還緊緊握著一串糖葫蘆;一個母親,手上還抓著一雙繡花布鞋~這些遇難者很多是婦女兒童,他們大多數是普通人家,拮据了一年,趁著除夕,去市中心購買一些年貨,準備歡度春節,卻不料遭此大難,令人唏噓動容。
看著這些慘烈的屍體,憲兵們也是目光噴火,死死地盯著鬼子飛行員。
鬼子飛行員似乎也有所觸動,目光遊離,不敢停留在那些悽慘的遺體上。
教堂大廳裡被當作了臨時醫院。很多受傷者和無家可歸的人只能在這裡休息。
不知是誰眼尖,看到了鬼子飛行員,大叫一聲:“是鬼子飛賊!打死他!”
教堂裡很多難民聞言頓時撲了過去,哭著罵著,如果不是憲兵們死死阻擋,鬼子飛行員會被憤怒的人群當場撕成碎片。
即使這樣,魯雪華一行還是被難民們圍的水洩不通。紛紛要求交出鬼子飛行員,替空襲中死難的親人報仇雪恨。魯雪華內心也非常著急,額頭也滲出密密的汗珠,不知道劉玉梅是不是做通了工作,唯恐自己出了一個壞主意,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這時候,魯雪華看到從人縫裡突然鑽出了一個熟悉的倩影,是張紅梅!他那顆提到嗓子眼的心頓時放了下來。
張紅梅身後,是幾位教堂的修女。“兄弟姐妹們,請讓開吧,讓國軍兄弟們出去吧,一切罪惡,主會在審判日給予回答!”
儘管很多難民並不信仰基督教,也不明白審判日的具體意義,但他們都看到這幫修女們為了醫治他們傷痛所盡的努力。
知恩圖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張紅梅的話語起了作用,憤怒的人群慢慢散開了,給魯雪華他們讓開了一條路。
魯雪華他們押著鬼子飛行員,迅速透過人牆,經過張紅梅身邊時,魯雪華對她會心一笑。
2
經過教堂那血淋淋的一幕,接下來對鬼子飛行員的審訊順利了很多。
問:“姓名?”
答:“山本太郎。”
問:“年齡?”
答:“20。”
問:“軍階?”
答:“陸軍中尉。”
問:“部隊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