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巨兇偷襲部落,眾人觸不及防,之所以說觸不及防,那是因為,部落距荒獸所盤踞的荒谷甚遠,數萬年來,都未曾有過荒獸膽敢侵犯任何一個部落的先例,更何況又是這等慘絕人寰的屠殺,其次就是,部落內族眾對部落的外圍保護屏障太過於自信,以至於柵欄被衝破的那一瞬,人們內心的最後防線也隨之崩塌,再者便是,赤焰巨兇實力太過強悍,部落之中修仙者根本無人匹敵,巨凶氣焰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壓制,以至於赤焰巨凶肆無忌憚,殘殺族眾,單從以上三點來說,便足以解釋此次巨兇復仇式屠戮事件帶給部落的被動與災難。
孔宣醒了,不僅僅對於孔氏一家是一件喜事,對於已是殘破的部落更是一份希望。
孔宣睜開雙眼的一剎,族長離火心中久久高懸的大石總算是落下了。可看著滿地狼藉、屍橫遍地的族人,心中湧上一陣悲楚,竟噗通一聲,面向部落的廢墟跪了下去。
“我逝去的族人,離火對著長生火鳳起誓,定會重整旗鼓,不會讓我鳳氏部落就這麼消失於落霞山下。”
說罷,倖存下來的族眾跟隨離火紛紛跪下身,拔出腰間匕首,劃破指尖,將指尖血由額頭畫至下顎。這便是鳳氏部族對逝者的承諾,鳳氏族人將此儀式稱之為“冥契”。
孔宣隕落後,部落被巨兇殘忍屠殺,慘烈之狀,孔宣並不得見。這才甦醒,眼前昔日家園已然殘破不堪,無以駐足之地,心中滿是悲恨。
除了悲恨,他自是深知,如要成長,就要勇敢面對現實。
孔宣緩緩起身,面對部落,向前挪動著沉重的步子。
“崩當~”
孔宣駐足,滿面憔悴,目光緩緩而落,那是一個石碗,一個殘破滿是裂紋的石碗。
他彎下身,拾起石碗,他的手在不住的顫抖,手中的石碗彷彿都要從手中脫落一般。
他再也無力支撐那疲憊的身軀,又一次跪倒在地,將石碗緊緊摟在懷中,痛哭流涕,口中沙啞的聲音高喊道:“我要變強!我要變強!我要保護我的家人!”
香凝想要上前給予安慰,被孔沐陽攔下了:“凝兒,讓宣兒哭吧,讓他將心中的憤恨化為叫喊全部都宣洩出來吧。”
香凝滿是心疼的望著自己的兒子,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隨眾人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
哭了好一會,孔宣將深埋雙膝間的頭緩緩抬起,已是爬滿血絲的雙眼,看東西都已是模糊。
“那是我們兒時總會攀爬的老榕樹、那是族人辛苦搭建的柵欄、那是族人們所居住的房子那是我的家…”
淚水每每溢滿了眼眶,便會滾滾而落,本有溫度的淚水劃過臉頰,卻感冰冷。
孔宣跪於廢墟前,望著曾經美滿的家園,如今卻是一片狼藉,環望之際,不禁出神。
古丘走至孔宣身旁,駐足而語:“孩子,修仙之路,不僅僅是所謂的不斷提升實力,強過眾人,更重要的是修心,在面對生與死的邊緣中做出重要的抉擇,在你承受壓力能力之外,正確,勇敢的面對,這是你成長的必經,更是你修仙之路的基礎,希望你能暫且放下心中的恨,你要走的路還很長,記住修仙者當修心,修身,相兼顧,方能有頓悟大道的資格。”
語罷,古丘縱身一躍,身姿輕盈,宛如騰雲而去,消失於人們視線之中。
“爹!”
見古丘離去,香凝忙上前呼喊,可,古丘這人便是這樣,事情即已功德圓滿,就覺得沒有留下的必要了,免生離別之窘。
孔宣望著外公離去的背影,回想著外公的話。
也許在以往,孔宣根本無法領會其中的深意,而在今天,這個讓他刻骨銘心一天,他將這句話聽進了心裡,他懂得了責任的沉甸,明白了自己在廣袤大地上的渺小,唯有放下心中的恨,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方能頓悟大道。
孔宣轉身,視線正對鳳鳴山祖地的方向,神情之中滿是堅毅與不甘,他確信自己的內心,他要前往祖地,修習大能,以前是為尋找自己而活,今天,他要為那些關愛自己,寄予自己期望的族人而活。
離火為首,眾人跟隨,一齊簇擁孔宣身旁,離火說道:“孔宣,現如今,部落被毀,族人被屠,人死不能復生,你不要過於自責,這都是冥冥之中的定數,部落雖已被毀,但我部族人還沒絕,只要我們扭成一股繩,同仇敵愾,日後不怕不能重整旗鼓,振興我部,眼下我等首要任務是前往祖地參加祖地祭祀。”
一天之中遭受如此變數,對於小小年紀的孔宣而言,無非是一種慘烈的打擊。
口中雖說放下,但他畢竟是有血有肉的人,眼見族人因自己被殺,卻又無能為力,那是何等的痛苦。
眼下,赤焰巨兇已被外公斬殺,大仇也算是得報,但面對逝去的族人,殘破的部落,內心之中有著說不出的無助。
孔宣抹去眼眶的淚水,咬緊牙關,眉宇緊鎖,雙拳緊握,青筋爆滿全身每一寸面板。
驀地,孔宣轉身,向著鳳鳴山的方向走去。
不管,部落今日的變數是上蒼冥冥之中的定數,還是為了孔宣的成長,而為其特設的課程,對於孔宣而言,這無疑就是一場災難,一場足以擊垮一個人內心的災難。
此時,太陽西斜,金色的餘暉灑遍部落上的每一寸土地。
一行十四人站在距離部落不遠處的山坡上,迎著太陽的餘暉,身影逐漸拉長。
眾人駐足回頭張望,殘破的部落隱約可見。
以族長離火為首,一行十四人,面向部落席地而跪,這是眾人對昔日家園的最後一次跪別。
離火雙手掌攤開,置於面前,雙眼微閉,仰面正對夕陽:“偉大的太陽,就讓你金色的餘暉鋪滿我族人的身軀,帶領著他們去那最美麗的遠方,那裡沒有飢餓,沒有寒冷,更沒有巨兇的利爪,願他們永享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