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場景可以參考災難片‘後天’裡紐約市被海水倒灌的場景。
而在這場大災難發生之後,當時的人類被迫向山上遷徙…
周教授雖然也是長篇大論,但是和那碎嘴子仙靈可不一樣,他的話跳躍性強,且引經據典,並且其科普內容總能讓人耳目一新。
所以,我還是聽的津津有味的,而這時,周教授已經說到了遠古人類面對天災時的無奈。
按照他的說法,那時的人類遇到這種大規模的洪災,就會向高地遷徙。
當然,那個時候雖然蠻荒,但是遠古人類也有自己的優勢。
他們依靠自然,是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所以,遷徙到山上躲避洪災的人,主要是選擇在山洞裡居住。
而生活在山洞裡最大的問題還是照明,那麼,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類文明標誌性的進步。
對於人類的發展,使用工具堪稱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而使用火則是人類從蠻荒到文明必不可少的一步,這一步並不大,但是,卻使人類從那一刻起正式迎來了光明。
當然,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有了鑽木取火這種比較原始的生火方法,但是,那時的人們對於保留火種還是很重視的。
而寶蓮燈可能就是在那種背景下產生的。
聽他說到這,我再看看那做工粗糙的燈臺,還別說,讓他這麼一解釋,通了。
可是,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剛才周教授一共說了四個故事。
我雖然對古文不太明白,但是隱約覺得,這第四個故事好像說的不是什麼遠古大災難。
因為陳海說了,第四個故事是天降隕石,難道:
“周教授,結合您說的四個故事,難道您是說這寶蓮燈是隕石?”我自作聰明的問道。
周教授卻搖了搖頭說:
“不是,所謂史前大災難呢,是前三個故事記述的內容的一種解讀,而第四個故事或許才是女媧補天的源頭。”
我驚訝的“啊”了一聲。
當然,周教授不是個賣關子的人,他又說道:
“據我那個朋友研究發現,可能,在那個時候,那些穴居的遠古人就看到了隕石墜落,而且撞在了一座高山上,不過,那時的人並不知道隕石的來源,於是,他們在口耳相傳的時候就把這個親眼目睹的壯觀景象神話化,傳說化。”
“所以,共工觸山其實是隕石撞山。”我介面道。
“不止如此,據那個朋友研究,隕石擊中的那座山可能是座火山,另外,在火山噴發之前,很可能有連日的暴雨。”周教授又回道。
我長長的“哦”了一聲,大概把這個事聯絡起來了。
先是地震引發了海嘯,導致大洪水,然後又出現了隕石撞山這種罕見的天文現象,隨後,又是大雨滂沱,又是火山噴發。
而這一切都被一群悲催的遠古人給經歷了,於是,這些幾乎沒有業餘文化生活的遠古人就開始發揮他們的思維,將所見所聞編輯成了流傳後世的女媧補天。
而周教授對於我的這個總結只給了一句評語:
“這種事一般都是由部落的祭祀來編輯,其他人只負責聽和傳。”
當然,周教授也肯定了我的一個說法,那就是“這群遠古人,確實挺悲催的。”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