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擇期手術是指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實施的手術。
換句話說,就是給醫生一定時間對患者的狀態進行調整,從而是在患者狀態最好的時候進行手術。
在這種情況下,手術時機的把握不致影響治療效果,容許術前充分準備或觀察,最大程度的有利於患者。
通常情況下,這種擇期手術是在白天主刀醫生狀態最好的時候進行。
但現在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馬上都要凌晨了,做擇期手術?
這不是鬧著玩的麼!
聽到江楓這一詫異的問話,屈武氣不打一處來,氣呼呼地說道:“特麼地,別提了,這傻B東西得做全麻手術,結果吃飯了。”
江楓趕忙問道:”這全麻手術前怎麼能吃飯呢?你們難道沒有跟他說嗎?”
在進行全身麻醉時,必須是要禁食禁水的。
假如這時患者沒有禁食禁水,導致這胃裡有食物的話,會發生嘔吐。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就是簡單的嘔吐,導致醫護人員怕髒,不好收拾。
而是吐出來的東西一旦吸入氣管後會引起突然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
在全身麻醉狀態下,人自身的一些自主動作,諸如嗆咳反射、吞嚥反射等保護性機制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弱或者消失。
首先,這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起不到閘門的作用,會導致胃內容物返流至食管和口腔。
其次,吞嚥反射被打亂,只要咽部有食物,就可能進入肺內。
最後,咳嗽反射被抑制,進入氣管的異物不能透過咳嗽反射被清除出來。
如此一來,殘存的食物便可能透過食管、咽喉、氣道等各種通道進入到肺部,從而引發肺部的感染,使得患者形成吸入性肺炎。
要知道,患者這時候才做完全麻手術,身體正處在虛弱狀態,再得吸入性肺炎這種嚴重的肺部病症,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需要做全麻手術的患者不是醫生非要讓你餓著肚子做手術,而是為了你的健康著想。
對於有些消化道的手術也要求清空消化道。
一般固體食物要求禁食八個小時,半流質六個小時,流質四個小時,清水兩個小時。
不過,醫院為了方便術前護理,都會統一交代患者在晚上十點之後就不要再吃飯、喝水什麼的了。
不過,江楓前段時間看到有研究說‘水有助於術後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術後康復時間’,因此有醫生提倡術前倆小時飲用清水。
當然,這一行為也需要與所在醫院圍術期護理相搭配,目前要求過高,所以沒有普及開來。
以上這些是針對擇期手術的患者。
對於急診患者來說,是否需要達到禁時標準則就要視病情輕重而定了。
可以等一會的就可以等到禁食時間足夠,等不及的那就只能冒著風險做了。
當然,也還有一些預防性的措施可能減小反流誤吸風險。
比如置入胃管引流胃內容物,麻醉誘導時按壓環狀軟骨等。
當然,總的來說,還是禁食最安全。
“我們怎麼可能沒說?!”屈武繼續講述道:“我們跟他說,你這早飯不要吃,他答應的好好的。結果你猜怎麼著?”
“挨不住餓,吃了?”
江楓猜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