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志,這瓜長得可真好。”
李秀咔嚓剪下一個絲瓜,小心放進框裡,臉上流著汗,但洋溢著收穫的笑容。
“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誰種出來的。”
陳家志十分得意,這絲瓜稜角分明,表皮翠綠,一根大約1斤多,屬於優質的商品瓜。
李秀笑道:“是呢,就你種出來的絲瓜最好看,產量也不錯,家志你估計今天能摘多少斤?”
為了防止絲瓜纖維化,同時保證產量,所以即使摘心換頭了,也需要每天採摘。
陳家志打量了下瓜地,說:“一天摘個50多斤沒問題,摘了立馬又換頭,10天后剛好接上下一批,如果管理跟上運氣又足夠好,能連續採摘70天以上。”
李秀又咔嚓剪下一根絲瓜,眼睛笑眯成了縫。
“我們這兩分多地豈不是要收3000多斤絲瓜!”
陳家志哈哈笑道:“那得收了過後才知道。”
他採用的是稀植,兩分多地約240株絲瓜苗,每一批次每一株藤蔓上留了兩個瓜,大約每10天480斤。
採摘期能保持60天以上,就有機會收3000斤瓜。
但採摘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連續陰雨,有暴雨,有大風……意外因素很多。
採收絲瓜的感覺很美妙,每一剪子落下,身上都有跳動的歡暢。
碧綠的瓜藤濃密如綠色波濤,藤葉間一朵朵黃花競相綻放,猶如搖曳的金色小喇叭。
陳家志和李秀穿梭在藤架之間,剪下一根又一根絲瓜,心裡那高興勁啊,完全不同於葉菜採收的喜悅。
絲瓜採摘完之後,又是苦瓜。
同樣是稀植,兩分多地也是240株苦瓜苗,但前期沒跟上肥水,陳家志也不懂苦瓜的取巧手段。
導致個頭雖然比密植的大,但又沒有達到高階苦瓜標準。
不過李秀可滿足了。
“家志,我來。”
“哎,家志,那個苦瓜漂亮,讓我來剪。”
“這個大,不錯。”
“咦~這個有點泛黃了,家志,你去剪一下。”
每看著一個盤靚條順的苦瓜,李秀都要爭著和他剪,陳家志就只能剪一些歪瓜裂棗。
最後絲瓜收了一竹筐,估摸50多斤,苦瓜收了小半筐,也有近30斤,都摘了一些葉片蓋在瓜面上,又放在藤蔓下遮陽。
隨後兩人又去收菜心。
相比四月初的小小菜心,這一批菜心每一株都盤靚條順,又嫩又粗壯,根腳也沒有一絲黃葉子。
李秀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下來過,“家志,今天收多少菜心?”
採收這樣的菜心,對收菜人來說同樣是享受。
兩人的採收速度也很快,20多分鐘就採收滿一竹筐40多斤,這讓李秀很痛快,一個月前採收菜心苗的噩夢徹底消散。
陳家志站起身,點了一支菸,身上每一滴汗水都在歡呼雀躍。
5號地一共1畝地,被他分成了四份,前後播種了四批菜心,都有小拱棚。
從收第一框的情況來看,40多斤菜,只採收了一畦多、不到兩畦的面積,一畦寬1.2~1.5米,長5米。
都說三分靠種子,七分靠管理。
現在的菜心種其實還不夠好,用的雖然也是四九心,但不是他熟悉的種子品牌。
但這一茬菜的產量,高得有點超出他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