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的課業是從什麼時候真正走向正軌的?
在唐羅看來,大概是從二院那些孩子,明白要幫助後進者開始的。
萬物皆有輪迴,當武道還不發達的時候,武者個人的堅定與智慧,讓他們在無數錯誤中開闢出那些條滿是荊棘的路。
但到了今日,若是說能有個初初踏上修行路的少年,能在最初一兩個境界鼓搗出超越無數的先賢前輩修正、創造出的智慧,那麼武道這條路,也太過淺薄了。
那些驕傲自負的,會被狠狠打臉;
那些謙遜勤勉的,終會得到一切。
禹禹獨行者或能走遠,但路終究會斷,所以當世在沒有隻一人便能創造的法,所有武道的研發,或有一位主導者,但想要走得遠,終歸還是要集結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行。
這本該是個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在流浪武者認知中卻是不折不扣的障礙。
因為流浪武者大多無依無靠,走到今日全憑自身能為,以至於他們習慣了萬事萬物都靠自己解決。
這種認知沒什麼不好,只是在武道前行的路上會造成很大的阻礙。
現在有了唐氏弟子打樣,起碼能夠讓這些弟子明白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的簡單道理。
最關鍵的是,唐羅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在武道求索的路上,其實同行者十分珍貴。
有些事,必須要準備在發生之前才有意義。
雖然眼下這些孩子境界還低,但不妨唐羅先鋪墊起來,這樣等到他們走到一定高度後,才不會身處荒蕪,禹禹獨行。
總體來說,對於後山這批弟子的資質悟性,他還是很滿意的。
當然,這個滿意並不是說這些弟子必定會成長為強者,就像是一顆剛剛破土而出的嫩芽,最終能長到多大,全看將根莖埋得多光多深,還得加上一點造化。
……
今年的二月二,對於西陵格外特別。
因為大地重歸加上幾十萬勞工的宴清河道,被掩埋了多年的平原又露出了本來的面貌。
有了能夠耕種的土地,便意味著西陵百姓能夠播種放牧,自給自足。
龍洲是個很複雜的地方,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曾經,那麼即便赤霞山上有尊旗幟鮮明支援唐氏的人王,西陵的百姓日子也不會好過。
從下層說,朝昌的商賈便不會允許龍洲以西輕易脫離商貿的桎梏,他們會想辦法破壞、控制、影響西陵開荒的進度。
從中層看,那些曾經參與龍洲伐唐的世家宗派,一定會在後面攪風攪雨,絕不會讓唐氏日子好過。
而對於西賀真正巔頂的勢力來講,只要唐氏一個處理不好,他們便能師出有名。
所以別看春耕開荒是件有利於龍洲西部的好事,但唐氏做起來卻是危險重重。
但如今二月二的春耕同祭祖放在一起,唐氏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世人面前,卻一點兒不見風波,這裡頭不光有無雙院長的威勢,更有不凡大勢。
何謂大勢,除了千百萬修行者的人心向背,還有那些真正實力派的支援。
三王聯手重開龍西天地,便是承認赤霞山無雙學院同唐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