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現實的利益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如今的陵江中域,聚集著數以百萬記的工匠,但這些工匠中,卻只有極少數人願意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即便那些願意讓孩子繼承衣缽的匠人,也固執的認為自己教的東西會比學院強上百倍千倍。
就算有那麼一兩個想要投學的匠人孩子,也會被家人勸說回來。
“孩子傻,學院裡哪會教真東西嘞。”
幾乎每個被家人帶回去的孩子,都聽過這樣的規勸,這也是直接導致黃金大道的匠作學院招生辦凋零的原因。
明明歐家大匠還有各行名作都已經準備好將壓箱底的東西傳授,可應試者卻是寥寥,不得不說。
同武道相比,五行八作的技術,吸引力實在太過有限,而這個壓力最終迴歸到市政廳。
於無雙城來講,雖然匠作學院的招生率遠遠達不到要求,但維護的費用卻一點兒也不會少。
這種情況下將一些生員稀缺的學員併入外院,擴大三科的招生,顯然已經成了最優的解法。
縱然米白有著自己的堅持,但在面對血淋淋的事實還有市政廳全體上下的壓力下,他也必須將這意見向上遞交。
而這上,便是赤霞山的新王,無雙學院的院長。
“所以,這就是市政廳集體的意見?”
唐羅將市政廳的薦呈放在一旁,朝著面色如常的米白問道:“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弱勢的就該被摒棄斬斷,這是商人的思想,政客的視角,卻從來不是仁者的選擇。
但輾轉那麼多城的米白已經明白,世上不會有微塵不染的仁義,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人的力量只能做到有限的事,只要將這份有限做到問心無愧,也就夠了。
所以他抬起頭,認真答道:“一人計短眾人計長,這是市政廳共同商議出來的結果,從目前的情況看,將幾座匠作學院改為外院,是對無雙城更好策略。”
“八月過半,黃金大道的匠作學院招生辦已經將招生情況報告上來,綜合判斷,市政廳覺得可以將農科、船科、衣科三大學院解散,改為無雙外院,分別收納初、中、高階三科學生。”
既然承擔了議長的責任,就不該甩鍋,既然眾人認為這決議是為無雙城謀福祉,那不論他這個議長有什麼想法,都應該將眾人的意見準確表達。
而仁者同政客的區別就是,在他們顧及大部分的利益時,也不會忘記那小部分人。
“但米白覺得,可以不解散這三個學院,只要將三個學院的老師同學員併入工科,看看明年招生情況是否好轉,再做定奪。”
弱小從來不該是被湮滅的理由,只是米白想不通,為什麼農科這種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竟會只有這麼少的學員報名,甚至面臨被收回校址的危難。
事實上,就算此時米白再向院長求情,但關於明年的招生情況是否會好轉,依舊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