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吞了一口唾沫,唐羅還是不敢置通道:“就為了一點兒糧食,他們就要捲入這樣一場大戰麼?”
易地而處,他覺得自己就算糧食短缺也絕不會以獵取人頭的方式換糧,不是什麼道德問題,而是投入和產出太不成正比。
每一個編制的蛻凡小隊背後都意味著一個不知深淺的家族,而武道發現到現在這個階段,每個能夠存世的世家都有獨特的本脈功法,這也是為什麼風媒能夠僅僅透過功法描述便能判斷出武者來歷的原因。
除非是一些身具多種功法並且善於隱藏的刺客,不然殺人越貨這種事,總會暴露的。
所以他特別不理解那群援助唐氏的外來武者是個什麼心態。
“他們自然能看見這其中的風險,只是跟族裡嗷嗷待哺的親人相比,這些風險不值一提。”唐志的表情依舊平靜:“誰讓他們缺糧食呢。”
無奈的意思,便是沒有選擇,只能沿著一個不願的軌跡走到黑,即便這條路是你不喜歡的,你也沒有反悔的餘地。
為何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因為世間最惡毒的就是人心。
即便天災褪去,人的慾望也不會得到滿足,對很多世家來講天災便是不可抗拒的偉力,但對有些世家來講,天災便是增強族力的捷徑。
手握海量糧草的豪族們並不會因為災情過去便開始放糧,相反他們還會大肆收購糧食,而因為天災過去放鬆警惕的世家們便會再一次嚐到苦果。
所以饑荒大多發生在災難之後,而不是天災之中,就是這個道理。
而選在這個時候放糧的唐氏,幾乎掌握了最大的話語權,因為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盯著一顆蛻凡人頭一萬斤糧食的公式,又有誰會在意背後的風險。
畢竟,法不責眾麼。
再強的世家也沒法準確的從三百兇境中找到準確的目標報復啊,特別還是在有一群頂級強者的帶領下,這些前來援助的兇境武者更加不會在意背後的風險了。
所以當彌海帶著眾人又和唐氏的武宗們戰在一起的時候,遣雲峰中飛出了數百位兇境強者。
他們分成六路,在唐氏供奉的帶領下,從各個角度向寶鼎山靠攏。
而此時彌氏的聯軍正快速的朝寶鼎山集結,滿腦子都是如何一口將唐氏咬死的豪情壯志。
是夜,彌氏聯軍終於在寶鼎山周邊集結完畢,而總帥彌海卻不見蹤影,傳令官則是將彌海臨去前最後的一個指令通知給聚集此處的統領們。
“全軍包圍寶鼎山並駐守待命,留下十隊武宗戒備策應,其餘武宗速來支援!”
兇境先行早已是大族爭戰早已熟悉的套路,剛剛集結完畢的統領不疑有他,在簡單的釋出了幾個命令後,便朝著寶鼎山飛去,準備支援總帥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