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行走天下,徐老贏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龍州這些世家會變成這樣一副張狂的模樣,而元洲的世家卻不會。
而且從這兩日的觀察來看,元洲的武者水準平均要高出龍州的武者一個層次,會形成這種差距的,當然不是人們稟賦的問題,最關鍵的就是聖地的選擇。
武聖山是一個出世聖地,雖然他們身處龍州,但不管龍州變成何等模樣,他們都不會有絲毫動容,哪怕戰亂四起,民不聊生,以武聖山那群武痴的個性,只要不去招惹,他們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而徐家則是一個入世聖地,管理著十幾座城池,這些城池並不是攻伐而來,而是徐氏從無到有,建起來的。但統管十幾城,總會遇見匪寇兇徒,資源爭奪,所以為了效率徐氏成立了三支聖軍。
徐氏的存在,讓元洲的世家們有一種恐懼和敬畏,因為聖地就以如此強勢的姿態橫在眼前,所以他們總會想,如果有一天聖地要興攻伐,我該如何自保?
人只有在面對威脅和恐懼的時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所以元洲的豪門大族,每一個都以徐氏作為目標追趕,三不五時上門印證所學。
也正是因為這種追趕和上進,在日積月累的沉澱後,元洲世家才會如此強橫。
但龍州這些人不一樣,武聖山高懸世外,所有豪門就是地方上最強大的武力,他們一沒有目標,二沒有畏懼,在他們的眼中,能擊敗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這種自大不算錯。但它會阻止你進步,也會讓你失去敬畏之心。
武聖山這樣的出世聖地,自然不需要人間的敬畏,但也無形中讓龍州的武道無法大昌。
所以徐老贏這次天下行走,不光光要打出徐氏的威名,還要讓這群武者有危機感,讓他們看到現實的差距,這是對徐氏聖道的貫徹。
當有人停步不前,自鳴得意之時,怎樣讓他再有上進之心?
無非是讓他恐懼或樹立一個目標,這兩件事,徐老贏都要做。
……
北山之巔
自從上次議會上的彈劾之後,只要一有時間唐志就會來到這裡眺望雲海。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曲高則合寡。
唐志自小便有傾天之志,他要完成唐氏二十幾代家主從未完成過的偉業,在所有族兄族弟玩樂的時候,他就開始學識字,認經絡。
世人都說唐左資質驚人,但沒有人知道,唐志七歲就完成築基,但當他衡量了自己進入內視的時間後發現,原來他擁有的不過是最平凡的天賦,他毅然決然放棄了武道,轉投宗學。
從小他便清楚一個道理,人之所以能贏,比的就是獨到與遠見。人不但需要自知之明,更需要有獨到的才能與先見之明!
既然武道之路走不通,以權謀統御壯大唐氏的路子,一樣不差。
唐志很感激自己出生在豪門,因為寬鬆的環境與溢位的資源讓他有了很多選擇。
既然武道走不通,他就以自己的智慧回報唐氏,擔任族長的這些年族力增長,分宗主們應該歷歷在目,所以他不明白,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同意彈劾。
唐志也清楚這不過是自己的執念,因為利益在前又有多少人不會動搖,這只是唐存甫手段高超而已。
可他還是無法釋懷,所以時常來眺望雲海,希望自己能夠看淡。
但這次宗族議會,如果不是唐羅橫插一槓,武堂首座不在無法再次提出戰時條例維護,他這族長之位都丟了,又談何翻雲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