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光景,踏春的時節到來啦。~隨~夢~小~說~щ~suimеng~lā
雖然高嶽在之前絕了七十三形勢戶的家門,可百姓總是健忘的,現在土地和商業的稅務清查明晰,各人都清楚各人的負擔,很快大家又都覺得方便起來,輿論認為大尹如此做,是天經地義的。
興元府如今更加繁華,在清明前後的遊賞更是普遍,漢陰街道和城北城西的草市處,遊人如織,傘蓋如雲,不少大戶也開始籌辦馬上端午時節的龍舟競渡比賽了:各個廓坊行會,都贊助有龍舟隊伍,舟頭插著自家商品的字號,都巴著要得猶勝呢!
鹿角莊鄰靠大渚河的渡頭處,垂柳青翠,豔光明媚,正是玩耍的好時節和好地點,雲韶笑嘻嘻地和芝惠,在柳樹上繫上鞦韆,推著竟兒、達兒和蔚如三位子女戲耍,阿措正在溪流邊汲水,準備燒煮野炊,因寒食剛剛過去,要準備燒些熱乎點的。
寄居興元府的吳綵鸞坐在草地上,在和高嶽面對面打著雙陸棋,口中“陸陸陸”不絕。
這幾個月,雖然再次離開朝政的中樞,可高嶽卻難得過了段舒心清閒的時光,和妻妾和孩子們蹴鞠、放紙鳶、飛葉子戲、造谷板和盆栽,有時還和軍府州縣的同僚們宴遊唱和,以示太平年景:經界法在興元、鳳翔也等於大功告成,砧基簿已打畫完畢,府州廳內、各縣公廨及人戶家中都各備一份,但高嶽卻稍稍違背了先前的一個承諾:因他和竇參不和,故而沒把冊簿送到戶部去。
竇參先前派人來索求,可高嶽就是不許,兩人關係更加僵化。
這時一輛裝飾著綵綢的鈿車,沿著滿植楊柳的道路徐徐而來,而後帷幕揭開,雲和微笑著走下來,手裡提著個小竹籠,籠子外蓋著紅色的布巾。
竟兒一見到小姨娘就格外高興,也不盪鞦韆了,拍著手迎上來,問小姨娘這次給我帶了什麼新鮮玩意。
高嶽好像很早就與雲和有了默契,便指著竹籠,對妻子及竟兒說,這便是我先前對阿霓你說的,有趣的東西。
雲韶笑起來,說竟兒不要著急揭布巾,讓我猜猜裡面是個什麼。
只聽竹籠裡有咯咯吱吱的叫聲,“好像是小童的叫喚呢”雲韶皺起烏黑黑的眉毛,好奇地說到。
“難道里面是小孩嗎?”竟兒驚訝地喊起來。
雲韶聽了兒子這麼說,頓時身軀一聳,腦袋上浮起片雲霧來:
鹿角莊齋堂內,高嶽臉色緊張地立在帷幕後,雙手扶住自己妹妹雲和的香肩,低聲說“這件事你千萬不能和阿霓說。”
雲和便緊張地問,姊夫到底是什麼事。
這時高嶽低著頭,十分痛苦為難,說驛站給我從長安城裡送來這個,言畢就提起個覆著紅布巾的竹籠。
“姊夫,這是何物?”
高嶽對雲和說,你看到什麼都別驚訝,馬上趁清明踏青時再直接給阿霓看,她也就不得不接受了。
說完高嶽刷一下,將竹籠上的布巾扯下,雲和啊了聲,只見竹籠裡有個粉嫩的嬰兒,嘎嘎地笑著,爬來爬去。
“沒錯雲和,這是我和靈虛公主偷情生下來的。”
“阿姊你又在胡思亂想些什麼?”雲和將紈扇給伸出來,拍散了雲韶的幻想。
“不是卿卿不是小孩嗎裡面?”雲韶回過神來。
高嶽哭笑不得,便把布巾真的揭開。
“哇,這是什麼,是老鼠嗎?”竟兒驚呼起來。
“倒像是狸貓呢,但卻比狸貓小。”這時雲韶也看著竹籠裡轉來轉去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