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
二十年前曉寺情。
——————————元稹《春曉》,作者在午睡時,一隻小狗碰到了鍾,這鐘聲讓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寺廟裡的一段情,這時他的心情怕也是“半欲天明半未明”的吧?那段情就太有名了,可參照元稹的《會真記》。
+++++++++++++++++++++++++++++++++
圍攻奉天城的二萬多叛軍,當即山崩海嘯,順著奉天縣四周的山地,到處遁逃。
李元平扣住李希烈的馬頭,對這位楚王建言,不可以沿著涇川跑,那樣的話被崔寧、韓遊瑰阻截住道路的可能性非常大——還是直接從魯店抵達咸陽陳濤斜再說。
李希烈聽從建議,揮手對身後騎著騾子緊緊相隨的假子們喊到,“給我走回中道,至咸陽止步!”
而那邊的李懷光帶著長武軍,則蜂擁向涇陽地帶奔去,這下二李也分道揚鑣。
淮寧軍在衝回中道時,被高嶽事前掘出的莫谷湖所阻,道路變窄,人騾嘶嘯,落橋墜水,或被擠入湖水裡溺斃的不計其數,氣得李希烈大罵不已,這時候元平又提醒他說:“不可再回長安城。”
“為何?”
“朱泚必然佔據長安城,要出賣我等。”
“那如何辦?”
“李懷光可回河中,我等暫且重回商州,接著聯絡吳氏兄弟和陳仙奇等,阻絕武關道,趁機和朝廷談條件。”
“朝廷還肯和我談條件?”
“無妨,朝廷如今也是捉襟見肘。楚王你響應朝廷,去了王號,保證不斷朝廷的漕運,那樣佔據一州便有一州的價碼,佔據三州即有三州的資本。”
“也罷,便聽你的!”
奉天城內,守兵和援兵所有人都沿著外城六道通衢列隊站立,因人數太多,故而還有部分只可以立在牆垣或城外處。
當李適在諸多大臣的伴同下,出現於重牆處時,士兵們山呼天子萬歲,整個場面十分熱烈奮發。
李適再度拭淚。
隨即在鐘樓堂中,李適親自接見了來援的功臣,高嶽、韋皋。
李適還很關切地詢問段秀實如今的位置,答曰正在鳳翔府安撫西陲局面。
“重任段公為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涇州刺史,召回孟皞為舒王傅。”
皇帝同時兌現諾言,再次拔擢高嶽為吏部頭司郎中(這下真的是南省二十六司當中的頭號郎官),韋皋則為金吾同正(算是文職轉入武職)。
“陛下,如今勤王大軍會集,正是六龍回轡、萬騎還宮的好時機。”集賢學士裴延齡趁機恭喜皇帝。
李適頷首,剛準備高聲宣佈什麼。
誰想高嶽就言道:“陛下,如今已然是隆冬時節,雖然叛軍自奉天城敗退而走,可臣先前在涇原營田所得的穀物粟米,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既然兵食匱乏,那麼不可輕言收復長安城之事。”
“......”要是擱在長武師變前,李適早就一意孤行了,現在他憋了會兒,終於對高嶽問到,“依高卿的看法,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