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族有裡通西蕃的行為嗎?”高嶽便接著問到。
“有,書信我都保管著。”那老兵說到。
高嶽將老兵雜亂的白髮掠起,果然見到對方黧黑的右臉上,刺著一行西蕃文字,老兵告訴他,這字的意思是“天子家臣”,意思他們全是西蕃贊普的奴隸。
平日裡,西蕃人就喚他們為“溫末”。
溫末的意思,就是賤奴。
“河隴失陷的諸多唐家州縣,西蕃人入城後,將老弱全都殺死,青壯全部淪為溫末,並且世世代代都是溫末,無所長的人,在臉上刺字,配給各位西蕃大人為奴,自此生殺予奪全操於人手;有所長的人,在右臂上刺字,為贊普守陵、放牧、做工......“
“韋倫出使西蕃時,曾稱河隴有五十萬唐人,如今全都淪為溫末了嗎?”高嶽痛心地問道。
那老兵已無法言語,只能沉重地點點頭。
失陷的河隴,不願離開原地的唐人,全部被西蕃降為“溫末”,給西蕃耕田、放牧,生命權利得不到任何保障,遭受著最殘酷的壓榨,過著最屈辱的生活——現在西蕃還在厲兵秣馬,準備圍攻抵抗最頑強的沙州,在那裡唐朝的守軍、官民到底如何,已不得而知。
“你們聽著,此次攻伐,是你等蕃落最後一次酬賽。以後你等身為城傍側近,應安心耕織放牧,善待人命,禁絕以血洗血,明白否?”高嶽這時厲聲對明懷義等党項酋長要求說。
“不敢辭!”明懷義等人趕緊伏倒,表示完全聽從高侍御的安排。
隨後高嶽清點了鎮平野雞族後的所得:
得馬四百七十匹(包括先前被劫走的數量在內);
得牛三百一十八頭;
得羊二萬三千五百五十六頭;
得駱駝一百二十五頭;
虜獲子女二千二百四十三丁。
處理上,高嶽只是取回了五十匹馬,其餘的馬匹全部分給助戰的党項人,牛則全都分給屯田將士用於耕作,而羊則所有參戰力量按比例均分。
至於虜獲的人,高嶽下令將他們全部打散,均配入城傍側近的蕃落裡,不得以奴隸待之,女子幼兒都按照標準授田。
在此基礎上,高嶽將妹輕和小三州党項的牧地對調下:妹輕的明懷義兄弟前往良原,而小三州則去鶉觚原——相對來說,明懷義現在和他共同聯絡更為緊密,也更為可靠。
安排妥當後,高嶽開始著手建立“馬坊”。
但同時,鳳翔府裡的朱泚聽說高嶽私自戕戮了整個野雞族,不由得又驚愕又是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