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燃燒的篝火驅散的黑暗,深夜裡的低溫也在幾百人盎然勃發的熱情面前退散。
王小可隨著眾人跳著、唱著,不知道跟第幾個不認識的姑娘熱情的擁抱,然後分開,又奔向下一個。
即使被發現,眾人也是哈哈大笑,就算被‘吃豆腐’妹子在這個時候也格外大度,最多也只是笑罵一句,就在同伴的打趣聲中羞赧的跑開了。
城市中長大男女,平時的距離的都是安全的、冷漠的、彬彬有禮的,這種‘大革命’般的熱情,‘同志’般的友誼,卻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套用組織者的一句話來講:“上了珠峰,每個人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還有隊友。”
這樣歡慶的場面毫不掩飾,官方的禁令已經解除了,各種民間組織打著‘贊助’的名義找上門來。
因為王小可的這支隊伍夠大,也是第一支在明面上向珠峰發起挑戰的團隊,大公司、大集團、大實驗室、大研究所等等,各種名目。
什麼科學考察,什麼生物工程專案,什麼樣本提取和委託,什麼新形勢下的人類社會組織研究等等。
揮舞著支票,承諾著便利,組織營地,規劃路線,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
這處營地就是其中之一,團隊建立後的這場晚會也有它的目的。
果然,一夜過後,原本陌生的500人熟悉了很多,彼此的距離拉近,團結、熱情、互幫互助的風氣初步形成。
第二天清晨,有人嚷嚷著要立刻拔營。
團隊的組織者卻將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推選起代表,明確組織形式和結構,初步的將鬆散的團隊凝結在一起。
王小可的死黨軍子就被推舉,成了十人團的小隊長,王小可戲稱他為“太君”,沒想到卻引得十人團中的其他人普遍共鳴,於是‘太君’之名不脛而走,每一個小隊長都被冠上某某太君之名。
嬉笑打鬧中,一個上午過去。
享用過豐盛的午餐,團隊的贊助者團隊就開始接連入駐了,所有的‘太君’都趕過去議事,王小可無事可幹,就在帳篷裡整理起自己的裝備。
這裝備大部分都是為攀登珠峰而準備的。
花光了他的積蓄。
然而,憑藉這些看似充分的裝備能否等上海拔八千多米的生命禁區,實在是個未知數。
王小可對自己並沒有信心,這座營地內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躺在行軍床上,在網路上閱讀珠峰上的新聞和資訊,越看心裡越沉,‘大革命’似的熱情和樂觀不知不覺就消退下去,他開始懷疑,自己這趟是不是在純粹的找死?
‘太君’小隊長們回來後,將議事的各種安排傳達下去。
這安排的重中之重,就是訓練。
為攀登珠峰而準備的訓練。
“大家不用擔心,路線已經規劃好了,攀登的過程中,不會有潛伏者的打擾,我們要做的就是將亞健康的身體練出來,不說專業的極限運動人員,起碼也要有一個健康水平以上的身體素質。”
“所以呢,這次是徒步行軍!”
大家一聽就炸了鍋。
徒步!?
“徒步的過程中,拉練,會有專業的人員指導,怎麼鍛鍊,如何休息,針對性的飲食等等。要不然,就大家現在這個狀態,上了珠峰,別說登上峰頂,就是高海拔上的低溫缺氧環境就能將大部分人擊倒。”
“這是為你們的小命負責,也是為了我們共同的大業。同志們,這是一次朝聖之旅,是一次超脫之旅,會很難,很艱苦。”
後續的發展,果然印證了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