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被太常少卿李綱獲悉了。李綱心裡非常清楚,太上皇離京難逃,已經對汴京的防衛造成了極大混亂和動搖,假如現在聖上也離京南逃,整個汴京就徹底失去了防衛的可能性,軍民百姓會潰壩般棄城而逃,留給金國的將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要保住汴京,就必須把聖上給留住,這樣一來,城中的百姓軍民才有主心骨,才有防衛汴京不失的信心。
李綱得知欽宗趙桓在耿南仲、白時中、李邦彥等人的誘惑下,也打算移駕襄陽的訊息後,剛忙趕到宮中,請求覲見欽宗皇帝。執勤官傳報進來,太常少卿李綱請求覲見。
欽宗正在猶豫見與不見時,耿南仲說道:“啟奏聖上,李少卿此時請求覲見,定是阻止聖上移駕襄陽,還是不見為好。”
欽宗道:“李少卿請求覲見,不見恐怕不好,不如傳將進來,看李少卿有甚的說辭。再說定奪不遲。”
白時中道:“啟奏聖上。李少卿請求覲見,無非重操陳詞濫調,力主抗金,保衛汴京。金是一定要抗的,汴京也是一定要保的,關鍵是金軍鋒芒畢露,來勢兇猛,朝廷兵馬尚未集結,西軍正在趕往汴京的路途上,眼看著汴京城難以保全,此情形下,聖上萬尊之軀斷不能冒半點風險,這事關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啟奏聖上,李少卿請求覲見,見是可以一見,但萬不能答應李少卿的奏請。”
欽宗點頭道:“宰相所言極是。傳令李少卿入殿覲見。”
李剛隨即被傳令入殿。
李綱入殿,匍匐於地,高呼“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欽宗道:“李少卿免禮平身。”
李綱爬起身來,也不看耿南仲、白時中、李邦彥等人,端直看向欽宗,奏道:“啟奏聖上。臣有一事相問。”
欽宗道:“李少卿但問無妨。”
李剛道:“臣聞聽聖上欲移駕襄陽,可有此事。”
欽宗答道:“金軍來勢兇猛,朝廷兵馬尚未集結,汴京危急,耿學士、白宰相、李宰相奏請朕移駕襄陽,做長久打算,朕已准奏,正安排宮中移駕襄陽。”
“不可呀!聖上。”李綱奏道:“道君皇帝把江山社稷禪讓於聖上,在京師危急之時,聖上卻棄而去之,這合適嗎?”
欽宗默然不答。
耿南仲插嘴說道:“李少卿莫要偷樑換柱,妖言惑眾,誘惑聖上!聖上什麼時候棄江山社稷而去之了?聖上只是移駕襄陽,汴京城中尚有十餘萬兵馬,聖上已令劉延慶負責城防,聖上非是不抗金,也非是不保汴京。李少卿之意乃是要讓聖上親至城頭,親操刀槍,把守城門不成?!聖上去把守城牆了,還要朝中的大將們做什麼?!這個時候,李少卿不是擔憂聖上的安危,而是強留聖上於城中,意欲如何?!簡直是不忠不孝,居心叵測。”
耿南仲將‘不忠不孝、居心叵測’的大帽子哐當一下,就戴到了李剛的頭上。
白時中於側幫腔道:“李少卿,目今,眼看著都城不保,聖上也只有暫時避一避,汴京遲早還是要奪回來了。”
李邦彥也道:“耿學士、白宰相所言極是,聖上移駕襄陽是目今情勢下最佳選擇,李少卿就不要強留聖上了,要為聖上的安危著想。”
面對三個奸佞的軟硬兼施,李綱豁出來了,反駁白時中道:“宰相所言差矣!試想天下的城池,哪座城池的城牆能比都城的城牆更堅固?都城怎麼就保不住呢?假如都城如此堅固的城牆都守不住,哪座城池又是能受得住的?”
白時中被李綱駁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