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今日依舊是針對肅貪一事的激烈討論。
很顯然小王爺李靖南已經與房宰相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大張旗鼓的將肅貪進行到底,一派主張先秘密調查,將事實先弄清楚,再重新草擬第二輪的肅貪名單。
“皇上,事不宜遲,還是請您批准吧。”
“皇上,第一次肅貪已經鬧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這一次若是貿然行動,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房載仁已經極度看不慣李靖南了,他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一員文官反駁道:“靖南王爺,邊關戰事告急,若是按照您的想法慢慢調查,慢慢取證,試問要弄到什麼時候呢?是不是我軍將士們全都餓死了,糧草才緩緩從京城運出呢?”
大家鬨笑起來,弄得李靖南很尷尬。
但他仍然堅持己見,“若是不調查清楚就直接抄家,會造成很多冤假錯案的。”
“誰說我們不調查?這批名單上的官員已是調查後的結果了。”
李靖南感到一陣憤怒,這些在官場中渾水摸魚的官員們比他想象中的要壞多了。他們不僅公報私仇,惡意誣陷,而且還混淆視聽,企圖亂政。
“你們說這名單上的人都是調查後的結果?呵,請問一個小小的州官也能列進去嗎?”
沒錯,狀元郎杜子田的父親只不過是地方上的一個小小州官而已,一年的俸祿也就芝麻綠豆那麼點,居然也被列了進去。
“靖南王爺,話可不能這樣說。他雖只是一個小小的州官,但並不代表他就沒有貪贓枉法,據下官所知,他家裡的銀子都是不少啊。”
的確,杜家的家底殷實,在當地算得上是大戶人家了。可這些都與做官沒有關係,人家的錢全是靠著祖上留下來的田產收租來的。就算是他們看不慣人家有錢,也可以讓人家透過捐贈的方式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並不需要直接抄家吧。
房載仁:“皇上,老臣斗膽進諫。因為此事關係到朝中幾位要員,所以老臣建議將此次肅貪的重任一定要交給一位鐵面無私,一心為公之人來主持。”
昭帝犯難了,“哪裡去找這樣的人呢?或者說,誰又符合這樣的條件呢?”
房載仁:“不如交給刑部的龔允,龔大人如何?”
昭帝:“他?”
房載仁:“正是。龔大人一直在刑部為官,從不與朝中任何人有私交和往來。將此事交給他,最合適不過了。”
昭帝一想,也是這個道理。龔允為官這幾年,得罪了不少人。讓他去做這種苦差事,的確也挺合適的。
“海富,去傳龔允到御書房來。”
海公公:“皇上,龔允大人就候在門外呢。”
“噢?這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既然這樣,那就直接宣他進來吧。”
海公公:“宣龔大人進來。”
龔允哪知道皇上在御書房裡開小會,一臉開心的走了進來。
結果一進來就懵了。
這……這都是些什麼人?而且他們幹嘛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我,難道我今天出門沒洗臉的事情被他們發現了。
趕緊用袖子在臉上胡亂抹了幾把。
這些人中,大部分他都不認識,只有小王爺李靖南和房宰相最熟悉。
糟糕了,這有小王爺和宰相參加的會議想必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只是閒扯家務事,那自然不必叫上他們二位了。
不行,看來投毒一事還需緩緩再向皇上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