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光的過去,確實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
二十五年前,他還只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
那一年,他二十五歲,沒有娶妻,只守著一個老孃過日子。在大徽朝,男子二十五歲的年紀已經算得上是大齡青年了。再加上他家裡很窮,只有幾間茅草屋,別說牛了,連一頭羊都沒有,娶妻之事更是遙遙無期了。
他爹死得早,唯一的老孃又身有重病,平時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幫他幹活。所以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他一個人肩膀上。
好在尤光這個人勤勞肯幹,做事利落又從不抱怨。
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年四季也能吃飽穿暖。
“兒啊,要不你把老孃背到山上去吧。”
尤光的娘躺在床上,一雙蠟黃的手從枕頭下摸出來一包東西來。輕輕將包裹的粗布揭開,露出一個手鐲。手鐲的樣式看上去十分老舊了,顏色也很暗沉。黑黑的,看不出來是什麼材質。
“娘,你這是幹什麼呢?”在尤光的印象中,似乎從沒見過這個東西。
“拿去,今後你若是娶了媳婦,就給她戴在手上。”
“這怎麼戴……”
看著黑乎乎的手鐲,尤光心裡不是滋味。這東西一定是不值什麼錢的,但卻被老孃一直珍藏在枕頭下。可想而知,這個手鐲在老孃心中的份量有多重,而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他家實在是太窮太窮。
“這是當年我嫁給你爹,你奶奶送給我的。”老人說著眼眶有些溼潤起來,這些年日子雖是過得清苦,但曾經的過往卻令她感到溫暖。
這隻手鐲是對尤家兒媳婦的認可,具有特殊的意義。
老人將手鐲遞到兒子手中,“銀的,你洗一洗就亮了。”
尤光推脫著不肯收下。“娘,你這是做什麼呢?兒子拿著這個東西沒用呀。”
“你這該死的孩子,是誠心要氣我這個老太婆嗎?你看你都多大年齡了,還不急著討一個老婆嗎?這鐲子你拿去,看中了哪家的姑娘,就把鐲子送給她。”
尤光感到一陣為難,討老婆找姑娘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哪裡能送個鐲子給人家,人家就同意了。
“娘,這個鐲子不值錢,還是您自己收好吧。”
尤光這話的確聽上去挺刺耳的,但他的本意卻不是為了抱怨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好的條件。在他的眼中,那些只看重金錢而非願意與他共甘共苦的女人,就算是送給他做媳婦,他也不想要。
至於這隻鐲子,應該由母親親手交給兒媳婦才對。
“哎,都怪我。咱們家的條件太差了,我又常年臥病在床。不僅一點活兒都幹不了,還天天吃你的用你的,給你增加負擔。要不,你明天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自己好好娶一門親事,再也別管我了。”
背父母上山,這是他們這個村子的古老風俗。
將年邁且不能幹活的父母背到山上,減少家中口糧的消耗。讓有限的物資儘可能的先滿足大人和孩子。至於老人,他們大部分都無法勞作且身患疾病,只能成為家庭的累贅。所以,果斷的棄養他們才是唯一的出路。
被棄養的父母只能在山上自生自滅,有一些靠著吃野果喝泉水能勉強延長一兩個月的壽命,但大部分都會在三天到一週時間內死亡。
他們死了也不需要掩埋,更不需要安葬。
就將森森白骨拋在這漫山遍野之中,與大自然徹底的融為一體。
“不,娘,我不能這樣做。”尤光堅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