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玉蟬坐在旁邊,看著清粥小菜,抬頭看陳瑜:“二嫂,說出去誰能信,你這吃喝太簡單了吧?”
“可別小瞧了這清粥小菜,冷娘子用足了心思,嚐嚐吧。”陳瑜說著端起來碗喝了一口,才說:“咱們家的日子過得再好,其實輪到每個人頭上,也不過就是一日三餐,吃飽就好。”
閔玉蟬笑了:“所以,外面的人哪裡知道,帶著蘇家一族都過上好日子的大功臣,吃的如此簡單。”
妯娌倆見面的日子不似以前那麼多了,但一碗粥就讓兩個人的心都親近了許多。
“回頭,三城不用親自帶著車隊走南闖北的跑了,周家兄弟兩個可以擔起來,六子幾個也都成長了不少,祠堂那邊別的都沒啥,春耕秋收,孩子們的學堂,這些都辦好了就成,咱們蘇家到啥時候都是耕讀傳家。”陳瑜說。
閔玉蟬點頭,二嫂的話必要一個字不少的回去跟三城說,二嫂抬舉三城,這事兒不能行差踏錯。
吃過早飯,鄭月娥陪著陳瑜在大宅子裡遛彎兒。
這是宅子建好了後,自己頭一遭這麼仔仔細細的看。
河水引進來成塘,再入暗道讓池塘成了活水,錦鯉都成群了。
“這錦鯉沒順水跑出去?”陳瑜問旁邊的鄭月娥。
鄭月娥笑了:“可不能,二郎讓周大虎打造了鐵網,水是活水,魚想要跑除非長翅膀兒。”
“咱們家二郎是個居家好男人。”陳瑜偏頭看鄭月娥:“沒三郎的學問,也沒四郎的韜略,但有長兄的沉穩。”
鄭月娥扶著陳瑜:“娘,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長呢,我覺得二郎好,打從我過門那天開始,他對我就處處謙讓,家窮的時候有擔當,家富的時候有責任,別看他沒做出啥大事,可家裡處處都照看的可好了,我們倆啊,都知足。”
陳瑜拍了拍鄭月娥的手:“要是哪天朝廷的封賞來了,二郎能不能接得住?”
“夠嗆,二郎私下裡跟我說好幾回了,就願意守著咱們家過日子,還盼著您能不忙了,守在您身邊就知足呢。”鄭月娥說。
陳瑜點了點頭,要說夫妻之間彼此瞭解,別人是沒辦法可比的。
船圖一旦成功,就憑蕭祈玉的心思,蘇二郎的賞賜不會少,但鄭月娥說的沒錯,蘇二郎是真接不住旁的事情。
但這事兒不著急,二郎的手藝也不能埋沒了,當露臉的時候得露,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厲害的。
竹林茂盛,蘇二郎正在竹林裡拿著個酒罈子忙活呢。
“二郎,你在作甚?”陳瑜問。
蘇二郎回頭,笑了:“娘,兒子在竹子裡給您存了點兒果子酒,福娘說過,娘喝了會喜歡,都一年了,取出來點兒給您嚐嚐,月娥說您睡得不好。”
陳瑜走到竹林旁邊的石凳前坐下:“那可好,取來,娘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