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就連樂成府都下起了雪珠子。
在民間這是百草戴孝的意思,大德性的人得天眷顧。
入土為安,百姓們可就沉不住氣了,太子殿下咋還不登基,成了人們私底下最關心的事情了。
陳瑜也在等蕭祈玉登基。
雖早了兩年,但蕭祈玉在登基前就滅了長夷國,並且早就被立為太子了,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時間飛快,都臘月二十三了,還沒有昭告天下,蘇謙修先坐不住了。
暖閣中,蘇謙修給陳瑜斟茶:“奶奶,你怎麼看殿下遲遲不登基?”
陳瑜端起茶送到嘴邊,淺淺的抿了一口:“姜家舍了明珠書院後,去了哪裡?”
這話,讓蘇謙修眸色一冷:“奶奶的意思是姜家在背後有動作?”
“不礙事,要是姜家反倒是能拿來給殿下立威用,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何況是登基?”陳瑜放下茶盞:“還記得掛靴離去的尹智榮嗎?朝廷裡這樣的人怕是不少啊。”
蘇謙修冷哼一聲:“上陣殺敵的時候,怎麼不扯著他們的白鬍子往上衝?到了這會兒嘰嘰歪歪,那就致仕!免得到時候拉攏一群人和孟丞相分庭抗禮,沒得讓人看著就煩的。”
陳瑜笑了:“你倒是把祈玉的戾氣分走了不少。”
這不是開玩笑,陳瑜記得很清楚蕭祈玉的人生脈絡,暴君的名頭無比響亮,滅長夷國到趕盡殺絕的地步,可想而知是多鐵血。
當然,那是原書裡的情節,打從自己改變了蘇家上下的炮灰命運之後,許多事情在時間節點上都出現了偏差,而蘇家的人在朝堂之上雖無地位,可在嘉靖帝和蕭祈玉的人生裡,都起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然,嘉靖帝在大皇子那次就死了,也根本不可能為蕭祈玉鋪路,蕭祈玉是真殺出一條血路登基的皇子,性格之中的戾氣極大,又因為要立威才會在打長夷國的時候趕盡殺絕,而這一切都讓蕭祈玉背上了暴君的名頭。
眼下的事實是,蘇四郎和潘鳳閣救了嘉靖帝,為此蘇四郎搭上了一雙腿。
蘇謙修替蕭祈玉出征,在滅長夷國的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蕭祈玉到現在做的最讓人有記憶點的事,是監斬蕭祈明。
所以,世人是沒看到蕭祈玉的狠厲。
倒是讓陳瑜看到了蘇謙修的鐵腕。
蘇謙修趕緊低頭:“奶奶,只是覺得那些個老學究滿嘴仁義道德讓人厭煩,真要有本事就用來為國為民效力,整日捂著自己的烏紗帽,怕不吭聲別人都當他是個擺設似的。”
陳瑜輕聲:“謙修啊,你覺得祈玉是不是個任人擺佈的人?”
“絕不是。”蘇謙修回答的非常乾脆,這一點他看得非常清楚。
陳瑜點頭:“所以,他極有可能在等待一個機會,清理一下朝堂上的那些個尸位素餐的人。”
蘇謙修猛然抬頭,眼睛都亮了:“奶奶說的對!我到底還得磨練幾年,不夠沉穩。”
“只怕不行啊。”陳瑜嘆了口氣,越是到了這個時候啊,蕭祈玉就越想謙修在身邊的,只怕這小子真離宮往這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