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裡,崔良秀開啟了臨出門,鄭月娥給自己的包袱,裡面是兩本還散發著墨香的冊子,開啟看了幾眼,手都微微顫抖,出聲:“夫君,夫君你看。”
蘇三郎收回目光,看著崔良秀遞給自己的冊子,眼圈泛紅的說道:“孃的良苦用心啊。”
“是二嫂給我。”崔良秀小聲說。
蘇三郎撩起眼皮兒看著崔良秀:“若不是孃的授意,二嫂會給你嗎?這樣的冊子在京城的大戶人家都是後宅寶典,往後你且記在心裡,別行差踏錯讓娘操心。”
崔良秀沒出聲。
蘇三郎緩緩地說:“往後日子,娘就算天大的本事也鞭長莫及,你得心裡有數。”
“是。”崔良秀收了冊子,沒言語。
蘇家大門口,陳瑜帶著一家人回去,感覺自己的手被握住了,垂眸就看到了小臉掛著眼淚的芳菲,輕輕的握住了芳菲的小手。
在蘇家,芳菲和玉暖最親,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大,平日裡都在一起,玉暖走了,芳菲是受不了的。
回到自己屋子裡,陳瑜讓芳菲坐在身邊,拿了帕子給她擦眼淚:“很快玉暖就會回來的。”
蘇芳菲點了點頭:“嗯,奶奶,我只是想他們,大哥和長姐去年離家,回來的時候很少,今年竹隱和玉暖也離家了,我心裡難受。”
“你身邊還有玉蘭姐妹幾個在,念慈也很快就長大了。”陳瑜柔聲安慰。
蘇芳菲垂著頭:“奶奶,她們每一個都不一樣,我害怕一個個都要走了。”
對於一個孩子說,這是很憂傷的一件事,特別是在鄭月娥的教導下,蘇家的孩子都很親近,就連蘇巧孃家的三個孩子也都是一樣的。
陳瑜輕聲細語的說:“你三叔要趕考,你三嬸要過去照顧他,竹隱和玉暖不想離開爹孃就要一道去,芳菲是願意讓他們一家子在一起,還是讓玉暖離開爹孃呢?”
蘇芳菲抬頭看著陳瑜,眨著漂亮的大眼睛,到了嘴邊的話咽回去了,她發現奶奶把自己當成了小孩子,其實她更點心三嬸兒教壞了玉暖和竹隱,當初家裡窮的時候,三嬸兒是不準玉暖和竹隱跟他們一起的,但這話說出口奶奶會傷心吧。
“奶奶說得對,我不難過了,我去找玉蘭她們。”蘇芳菲揚起笑臉,脆生生的說。
陳瑜點了點頭,讓蘇芳菲去玩兒,回頭汪婆子進來給陳瑜送茶的時候說了句:“老夫人真是好福氣,咱們家公子和小姐一個賽一個的聰慧。”
陳瑜才恍然蘇芳菲情緒變化的那麼快,是不想讓自己擔心的,這孩子一個個太聰明瞭也讓人犯愁啊。
別的倒是還好,蘇竹隱提到學塾的事情還真是個事,蘇家是不能再辦學塾了,但既然蘇家稱為一族,蘇義舉還是讀書人,辦一個族學倒是完全可以的,這事兒得了機會跟蘇義舉商量。
五月初六,陳瑜帶著蘇六郎兩口子還有蔣春一家出門去青牛縣,樑子謙的馬車在前,陳瑜的馬車在後,一前一後的往定陶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