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青壯緊趕慢趕地養了幾日身子,終於等來了服勞役的調令。
正逢倒春寒,杜盈秋又給山二郎加緊趕製了兩身厚衣服,外層的料子耐磨,裡面夾了厚厚的木棉,關節處還另備了護膝,中途不能回家,只能什麼都帶一些。
因杜盈秋繡活兒好,金氏還託她給山大郎也備了一副,兩兄弟的乾糧則由金氏全包了。
山桃則給大伯和自家爹備了精心縫製的小藥包,裡頭的東西大都是她上山採了炮製的,寫信問了師父後才備的,多是驅寒之物,還有些止血的以防萬一,雖只是單一的藥材但也聊勝於無。
“別擔心,大家夥兒這麼多人一起呢,而且去的是大河村,舅舅他們還能幫襯著些。”山二郎頭回離開家這麼久,卻不想母女倆太過擔憂,故作輕鬆寬慰幾句,又叮囑山桃他不在的時候也要好好帶著三柱學習功課。
剛想來跟二叔貼貼抱抱的三柱一聽這話把手耷拉了下去,他現在對大鵝的興趣已經銳減了。
山大郎則拍了拍大柱的肩膀,“爹和二叔不在家,你就是家裡唯一頂事的男子漢了,多長點心眼知道不?”
大柱點了點頭,拍胸脯道:“爹你放心吧,地裡的活兒我熟著呢。”
送別終有時,好在這回的地方不算遠,走路也只需幾個時辰,一行人揹著家裡準備的包裹,在衙役的帶領下出發了。
走在隊尾的衙役臨走前還給了山桃一封信,是高小姐送來的,說家裡來了一位手藝好的廚娘,請山桃有空去縣令府吃點心。
捏著信件,山桃卻沒有什麼遊玩的心思,看著長長的隊伍久久沒有回神。
雖山二郎不在家,但山桃依舊按照之前的日程行事,早起先練槍,再把三柱從被窩裡拖出來帶到書房讀書,過了午飯去山上尋草藥。
原本以為杜氏不會讓山春花再跟著她上山,但杜氏見著山春花能帶回來些野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只是罵沒少一句。
勞役發起的第三日,姑侄兩人提前下了山,只因今年的春雨提前了。
淅淅瀝瀝的雨不像往年春日時的細密,一下就是一天一夜,斷斷續續卻不見停。
“娘,我想去看看爹和大伯,下雨了他們還疏通河道,肯定更難受。”被杜盈秋用帕子絞頭髮的山桃仰著頭說道。
窗外的雨聲不斷,杜盈秋心也有些難安,“娘跟你一塊兒去,我先收拾些東西,你去問問大嫂還有你乾孃,有沒有什麼要一併帶去的。”
娘倆兵分兩路,金氏雖也記掛山大郎,家裡的大小事卻也離不開手,孫叔媳婦那更是還要帶著貓兒,兩人都各自備了一些東西讓母女倆拖帶給自家男人。
趁著雨勢小些了,母女倆穿上蓑衣打著油紙傘往大河村趕,路溼滑泥濘,到大河村的時候都快趕上晚食了。
聽到敲門聲,王家大舅奶奶來開門,驚訝不已,“你娘倆咋這時候來了,雨這麼大,快進來。”
被兩個舅奶奶招呼著進了裡屋,又是熱水又是烤火,很快身上就暖和了過來。
“舅奶奶,我跟娘不放心大伯和爹,想來看看他們。”山桃喝了口熱水緩了緩氣,“舅爺爺他們呢?”
“去鋪上了。說起來,你爹給的那法子還真不錯,閹了的公豬味小了不少,臘肉也賣得好,今日鋪子裡忙,他們去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