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娃的聲音在空蕩的戲苑裡迴盪,迴音壁的效果,再加上大喇叭的增幅,效果還真是很明顯。
哈哈哈哈,尋陽發出清脆的笑聲,也同樣被增幅後傳向四方。
司馬紹相當驚訝,四下瞅著這劇院的結構,琢磨著聲音是怎樣變大,並且有迴音的。
在沒有擴音器的年代,在室內表演還好,距離近、有遮蔽。
可要是在室外,一個大戲臺,上面唱的,演奏的,估計也只有前幾排的人能聽清,後面的只能聽個斷斷續續。
所以說,在古代要想成為歌唱家啥的,你的嗓門得聲竭力嘶。
而歷史上的記載,這樣的歌唱家也沒有幾個。
戲苑裡除了擴音設施外,還有燈光,十幾面銅鏡在舞臺兩側,反射著燈光,雖是很簡陋,可也將室內光亮稍差的缺陷予以了彌補。
尋陽和司馬紹在臺上又蹦又叫,幸而離觀眾入場的時間還早,沒什麼人看見尋陽的嬉鬧。
“走啦,走啦,時間也差不多了,都上包廂吧!”司馬紹有些看不下去了,生怕人多眼雜,傳揚出去可是不好,便牽著小妹,招呼著下了舞臺。
劇院分兩層,二樓一共九個包廂,正中間的便是為尋陽留好的,除非她不來,要來這個包廂就是她的專屬。
一樓的前面是七八排普通座位,座位前是一排長桌,可以放置吃喝;
普通座位後面則高出一排,又是九個包廂,都用簾巾遮掩。
可以說,劇院能容納的人不多,坐滿了也不會超過三百人。
就這樣的佈置,也顯示出不是普通大眾能經常進來消遣娛樂的。
不是經常能進來,但攢點錢,個把月看個兩場,也不是不可能。
其實,就算有錢,平常百姓又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看戲聽歌,都在為生活奔忙,根本沒有形成穩定又有閒的市民階層。
在這樣的大都市,情況還要好一些,富貴人家、紈絝子弟們比較多,娛樂行業比較發達,也不愁沒人來看。
司馬紹帶著幾人上了二樓,進了包廂,圍坐在桌旁,吃著瓜果零食,隨意地說笑聊天。
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眾逐漸入場,嘈雜聲也逐漸大了起來。
幾個小二模樣的侍者在戲苑裡穿梭,把觀眾要的小零食飲料端來。
旁邊的包廂裡也陸續進了人,雖然座位不分貴賤,但包廂的票價確實是更高,二樓比一樓更昂貴,能買得起的非富即貴。
幾人吃喝說笑,司馬紹則拿起戲摺子慢慢翻看。
此時,外面的人聲更響了些,人來得更多了。但也沒過多長時間,表演時間就到了,座位上也是坐滿了觀眾。
戲苑前些日子的普通歌舞表演鋪墊,對於這場首演的新戲,人們還是很期待的。
當然,建康城裡的閒人也多,晉時的風氣也開放,女人不像是後面朝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王公貴族、富豪商賈有的女眷來得真是不少。
叮咚一聲琴音,表演正式開始。
舞臺兩側的樂隊奏起了一曲古樂,算是開場的標誌,也讓喧譁聲逐漸停止。
一曲奏罷,蘇荷身著淡綠色的衣裙,從側面緩緩走上舞臺。
已是走得熟了,上了舞臺便不用人扶,大概是數著步子來到中央,轉身向著觀眾們躬身施禮。
稍待幾瞬,悠揚的樂曲響了起來,先是古琴奏出如波濤翻湧的聲音,再是笛子和三絃的悠場,穩重的鼓點也響了起來,敲擊出不緊不緩的節奏。
司馬紹透過簾籠,看著臺上燈光聚焦下的蘇荷,微笑著頜首。
這嗓音,這歌聲,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庾文君、尋陽、這兩個傢伙也安靜地聽著,她們也喜歡她的歌聲。
歌聲一止,結尾的樂聲還在餘音嫋嫋,蘇荷躬身施禮,觀眾們才意識到此曲作罷。
掌聲響了起來,開始還是幾個人,後來便是多數人。
即便不知蘇荷是何人,也會為這美妙的歌聲打動,為之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