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的觀眾直呼太對味了!
就是這種感覺!
電視劇的《心理罪》,每一處命案也是如此,充滿了關聯和儀式感。
陳明設計劇情從來不會隨意設計,一定是有伏筆和挖坑的。
當然,觀眾影響最深刻的還是儀式感。
有時候,儀式感這三個字,說到容易,做到很難。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強調所謂的儀式感。
但其實,這種儀式感很容易被人忽略和無視。
為了殺人而殺人的劇情,看著很爽,但沒有任何內涵;為了所謂的“正義”去殺人,才會有所謂的儀式感。
恰恰的,這種儀式感讓觀眾欲罷不能。
這也是為什麼《心理罪》一度大火的原因。
各個方面都有亮點。
但最吸睛的只有兩點,那就是人性的刻畫和儀式感的渲染。
這兩點,絕對是《心理罪》大受歡迎的原因。
看到這裡,方木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他在心理刻畫和犯罪側寫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天才。
警局裡還一籌莫展的時候,方木來到了火災發生的現場,想要尋找一些額外線索。
夜晚降臨。
黑夜應該是罪犯最喜歡的時間。
因為他們犯罪那一刻的心理就像是在黑夜中飛舞的螢火蟲,照亮了這座城市。
有些罪犯選擇晚上殺人,是出於隱蔽。
而有些罪犯,他們覺得是一種成就感。
顯然,城市之光是第二種犯人。
對他來說,黑夜才是他嚮往的光明。
方木在一番搜尋之後,發現貨車的車燈上寫著一串數字。
而這個數字,是方木高中時候的學生編號。
一瞬間,方木心裡有了更多的猜測。
為了尋找更多的證據,方木重新回到了前兩處命案的發生地,同樣發現了兩串數字。
老師流血過多死亡的教室現場,黑板上,有一串數字,是方木以前負責的一場案件的卷宗編號。
東洲的觀眾不會陌生。
這個卷宗是廖亞凡以前被性侵的卷宗,是方木親手負責的。
另一邊,在男子溺死水袋的案子裡,方木從水袋裡面又找到了一串數字,這串數字是方木在警校是的警校編號。
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預示著,這個罪犯是朝著方木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