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國曆史書中,溫太保遭遇刺殺的次數可太多了。
三天一小殺,五天一大殺。
隸屬原皇帝的舊部都看溫太保不順眼。
但在陳明的筆下,溫太保遭遇的刺殺少之又少,畢竟陳明可是把溫太保塑造成一代明君的形象,要是太多人刺殺,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大夏風華》中,溫太保戎馬一生。
他的皇位得之不正。
所以,溫太保一輩子都在用征戰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得位不正的輿論消停下來。
皇帝其實也有怕的東西。
他怕史官。
他怕百姓口中說他壞話。
自己在位的時候,這些聲音可能都隱藏在暗處。
但一旦自己甍了,那些史官和百姓的嘴就管不住了。
再加上,古代講究宗廟禮法。
溫太保怕自己死了以後進不了祖宗的宗廟,變成了孤魂野鬼,無家可歸了。
正因如此,他一輩子都在打仗。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打仗並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替我們後世的子孫把土地打下來,把生存的地方打下來。”
這番話,讓人淚目。
歷史中的溫太保早年並不優秀,中年上位得意,而晚年才經歷苦難。
但在電視劇中,溫太保的一生都是苦難。
他不斷的打仗,不斷的抵禦外敵,一直在為自己贖罪。
他在外打仗的時候,可比留在都城的時間長的多。
明面上,溫太保是大夏朝的皇帝。
但實際上他更像是將軍,連年征戰,把國家內政一大攤子事都扔給了監國的溫子淳。
這次刺殺,溫太保覺得主導人是溫子淳。
自己的兒子著急上位,所以想要把自己這個老子幹掉。
一來二去之下,溫太保把監國的溫子淳撤了下去,反而讓剛滿二十歲的溫子棣開始接觸監國的職務。
也就是這一舉動,讓溫子棣享受到了短暫的皇帝權柄。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伏筆。
人只有接觸過自己沒有了解過的東西,才會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當然,前十二集的《大夏風華》其實是搞笑為主。
拋開爭奪皇位不談,溫子淳、溫子愷和溫子棣三兄弟,經常給觀眾奉獻出不少捧腹大笑的鏡頭。
這也讓不少觀眾戲稱這三兄弟為“活寶三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