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條條彈幕,易教授的表情沒有絲毫的變化,依舊笑意盈盈,簡單介紹了一下發掘的進度。經過接近兩週的保護性發掘,整座廟宇的內部基本上已經探索完畢。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座廟宇確實東夏族的建築。
當然,它並不是墓穴。
從古文字上記載,它更像是一種祭祀的地方。
有點像是秦嶺神樹裡面的青銅樹。
東夏族雖然是遊牧部落,但每年的特定時間都會回到這裡,進行一場很奇特的祭祀活動。
在東夏族的眼中,這座長白山脈也被他們稱呼為聖山。
從這一點來說,陳明拍攝的《雲頂天宮》和實際情況還是有所區別的。
東夏族滅亡之後,這座廟宇就徹底荒廢了下來。
從廟宇內的壁畫中,考古研究所能夠得出很多重要的資訊。
首先,專家眼中的東夏族是小部落,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東夏族鼎盛時期的總人口數達到了三百萬人。
這已經不是小數字了。
其次,東夏族最後一次祭祀的時間是距今兩百多年前。
也就是說,東夏族真正的消亡時間還要再往回推遲很多年。
這些發現的事情,都改變了華國曆史的一部分,甚至影響到了部落史的發展。
讓網友有些失望的是,他們並沒有看到萬奴王、巨型蚰蜒這種稀奇古怪的生物。
東夏族崇尚天道。
他們祭祀的主要物件也是向天祭祀,和什麼虛構的萬奴王壓根沒有半毛錢關係。
只能說,陳明的劇情猜對了一半。
長白山脈確實存在東夏族。
但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則是不存在於世的。
即便如此,陳明還是被網友登上了熱搜。
考古直播的熱搜下方,就是關於陳明的熱搜。
【神級編劇,東夏國真實存在?雲頂天宮並不完全是虛構】
很快,網友開始拿雲頂天宮和考古現場作對比。
現實和電視劇始終是有差距的。
網友們期待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沒有發聲,考古現場發掘的異常順利,而那些珍貴的壁畫也被拓印了下來,送往京都考古研究所。
對比之下,廟宇內其他東西就顯得不是那麼珍貴了。
記錄祭祀過程的壁畫,是這次考古價值最大的發現。
沒有萬奴王;
沒有青銅門;
沒有鐵三角。
這讓網友們很是遺憾,但緊接著,大家的關注點又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那就是,陳明怎麼會知道長白山脈上有東夏族?
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