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知道他來長白山脈的人很少。
只有他的幾個學生而已。
所以,易教授隨便編了一個理由,告訴研究所的人,自己是無意間在長白山脈發現的古廟宇。
一瞬間,京都考古圈沸騰了。
東夏族雖然是小部落,但是幾乎沒有太過的記載,顯得十分神秘。
如果此次情況為真,那相當於填補起一塊華國的歷史空白。
一夜無話。
第二天,易教授剛剛起床,研究所派來的人就到了。
顯然,這行人連夜帶上各種專業裝置,趕到了這裡。
為首之人同樣年紀不小,應該和易教授差不多大。
見到易教授,此人急走兩步,表情肅穆:“老易,我們趕緊上山。”
眾人簡單吃過早餐,又急匆匆的朝長白山脈最高峰的山腳下而去。
這一次人數眾多。
昨天只有三人。
但今天,光是扛著各種裝置的人就多達十餘名,再加上一些專業的考古學家、教授等等,這支隊伍的總人數超過了二十名。
重新回到山頂,眾人的心情都是激動的。
六月份,難得的好天氣。
長白山脈沒有下雪。
這對清掃積雪的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便利。
未過不久,廟宇的廟頂就完整的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中。
廟頂是一個十米長寬的正方形。
由此來看,這座廟宇的整體面積應該不會很大。
差不多就是傳統的兩室一廳的標準房大小。
不僅如此,廟頂上還有很多奇怪的圖案,讓人眼花繚亂。
幸好這座廟是建在雪山上,氣溫低,儲存度很好。
如果是尋常地面上的廟宇,可能這些圖案都被各種因素腐蝕的看不出原樣了。
考古工作不可能馬上收尾。
在官方的授權下,這一片地區暫時禁止登山客登山,拉起了警戒線。
一週之後,整座廟都被清理了出來,露出了本來的樣貌。
東夏族以狼為圖騰。
所以,這座廟很多地方都會有狼頭的圖形,甚至是雕塑。
事實證明,這座廟宇雖然面積不大,但是高度非常高,清理人員日夜不停的清掃積雪,一座二十多米高的廟宇呈現在眾人的面前。
“狼圖騰,東夏文,確實是東夏族的古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