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歌都是副歌!
越往下聽,劉奕羽心中這個荒唐的想法越發的清晰。
迄今為止,華國從來沒有出現過一首全曲是副歌的歌曲。
更不用說,這首歌還是古風歌。
用現代白話文創作歌曲,肯定要比創作古風歌簡單的多。
這從辭藻上的構成就可以看得出來。
陳明是第一人!
他是第一個打破傳統創作方式的藝人,並且還把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應用到了古風歌上。
一瞬間,劉奕羽覺得陳明不去當詩人,可惜了。
他的文采;
他的學識;
比他表現出來的唱歌天賦還要優秀。
聽到最後,劉奕羽已經麻木了。
她從事音樂人這份工作到現在,第一次今天這麼極度震驚。
“這首歌會入選語文教材吧。”
劉奕羽心中不確定的問自己。
但下一秒,她又肯定的回答自己:這首歌,不對,這首詩詞,絕對會入選語文教材。
在古詩詞缺乏的華國,陳明這首古風歌已經超越了歌曲本身的價值,上升到了文學領域。
劉奕羽驚呆了。
她甚至不知道歌曲是什麼時候結束的。
恍惚間,她看向了電腦螢幕,在歌曲的下方,顯示著這首歌的時長。
五分三十五秒。
這還是歌唱的方式,語速要比平常說話快很多。
也就是說,陳明寫了一首五分三十五秒的詩詞。
他真的是藝人嗎?
劉奕羽不知道該說什麼。
她臉上的表情都顯得格外的複雜,那是一種極度迷茫之後的自我反思。
和陳明比起來,她真的算是一個音樂人嗎?
片刻之後,許初靜笑著問道:“覺得這首歌怎麼樣?”
聞言,劉奕羽苦笑著搖頭。
她沒辦法評價這首歌。
當一首歌超越本身的價值,多了其他更加重要的意義,那音樂人就不適合評價了。
嚴格來說,這首歌應該讓那些大學語言教授來評價。
許久之後,劉奕羽輕聲感嘆道:“我和他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啊。”
“這三首歌會成為古風歌一枝獨秀的存在,尤其是這首《琵琶行》,太讓人驚豔了。”
“我覺得它可以入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