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琵琶行》是中國古文化的巔峰作之一。
如此詩句,對華國文壇就是顛覆性的轟動。
陳明不是原作。
他只是詩詞的搬運工。
讓中國的文化,在華國遍地生花。
陳明覺得這個想法不錯。
並且,他在朝這個方面努力著。
陳明從來不擔心《琵琶行》的詩句會有人質疑,因為他堅信,懂詩的人絕對不會發出質疑的聲音。
開玩笑!
中國五千年上下浩蕩起伏的文化,價值無法估量。
陳明不是對自己有自信,而是對自己腦子裡的底蘊有信心。
回到國學院。
何易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熱氣騰騰的茶氣瀰漫起來,遮住了他的蒼老的臉。
從一開始,何易就沒有把這首歌放在心上。
前奏之後,陳明的歌宣告快而出。
陳明歌聲很輕微,但在該升調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吃力。
幾句之後,何易神色有些異樣。
好像.......確實不錯!
和別人不一樣,何易幾乎在聽到詩句的一瞬間,就在腦子裡自動把七言絕句翻譯成了白話文。
以他的文學造詣,翻譯一篇古詩詞不算難。
這一刻,何易的老臉有些掛不住。
娛樂圈什麼時候出現這麼一位有學問的作詞人?
趁著端起茶杯喝茶的瞬間,何易瞥了一眼手機螢幕,上面寫著作詞人的名字:陳明。
陳明?
何易微微皺眉。
這個人沒聽過。
這個名字太大眾了,華國叫這個名字的人起碼有幾千萬人。
在何易的印象中,並沒有叫這個名字的大詩人。
文壇內的這些名人就那麼幾個而已,何易都熟悉,他敢斷定,這個陳明是最近新冒出來的。
“有點意思。”
何易的神情恢復平靜。
今天就算這首歌的詞唱出花來,他都要批評幾句才行。
但不得不說,陳明這個人確實引起了何易的興趣。
更關鍵的是,這首《琵琶行》還是陳明唱的。
從嗓音上來聽,何易能夠猜出陳明的年紀不大,甚至比自己的學生還要小。
這麼有潛力的苗子,留在娛樂圈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