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悠揚中,眼前彷彿浮現出一幕朦朧卻真實的畫面,在夏風中,在朝陽下,一名年歲偏大的人從車站而出。
這種感覺和《稻香》的夏日既視感完全不同。
《稻香》更像是對小時候,鄉村夏日生活的回憶;
而這首《起風了》是對整個人生的回憶。
彼時歸來,
物是人非!
你重新回到了故地,也不再是那個少年意氣的青年。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出走半生的少年,如今循著記憶的路線回來了。
畫面感實在是太強了!
陳明開口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自行腦補出這麼一幕畫面。
還是熟悉的車站;
還是熟悉的風景。
就連故鄉的風,都是記憶中的樣子。
歸鄉的膽怯,勝過了歸鄉的喜悅。
可能,不再年輕的人在擔心,曾經的人還在嗎?曾經的物還在嗎?
陳明的聲音很輕柔,甚至比他唱情歌的時候還要輕,但就是這種淡然的唱功,讓人覺察到一股故作淡然的悲傷感。
歌聲緩緩繼續。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
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
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離開家鄉的時間越久,就越想回去。
當真到了回去的那天,你反而心裡會有些害怕,可能連你都說不上來在害怕什麼,但當腳踩在故鄉的土地上的時候,你有點想轉身就走的衝動。
腦海中,翻湧的是從前的回憶。
忽然間,你明白自己怕什麼了,你怕這裡不再是自己記憶中的樣子。
曾經的房子可能被拆了,曾經的街道可能被修了,曾經的溪流可能幹涸了.......
太多的可能,讓你對這個地方感到膽怯和害怕。
所以,你某一刻突然不想回去了。
你想轉身坐上來時的火車,卻發現火車已經緩緩啟動,向著那不知名的遠方行駛。
一瞬間,你又想到自己坐火車離開時候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