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輔向來持身端正,性子冷漠,百官都知道他不喜歡聽些阿諛奉承的話。
曾經有些剛剛入朝為官的年輕人什麼都不懂,常常把人情世故掛在嘴邊,所以就可著勁兒的去拍張守維的馬屁,希望能得到這位當朝首輔大人的提攜。
結果卻不盡人意。
馬屁最終拍到鐵板上去了,回擊的痛覺十分猛烈。
以至於他們不僅沒能在官場之上如魚得水,反而大都被張首輔扣了一個不務實,只知投機取巧走捷徑的高帽子。
張首輔一表態,自然一呼百應。
那些年輕的官爺們頓時被朝廷裡的前輩們一頓鄙視和排擠。
最終,要麼辭官而去,及時止損,要麼,忍受著無數白眼硬撐下去,卻始終沒有苦盡甘來的勵志故事,鬱郁不得志逐漸變成了常態。
剛入官場,尚未施展抱負,便因為悟錯了人情世故而匆匆結束了自己本該漫長的官途,碌碌無為度過一生。
自此也為往後做官的年輕人敲響了警鐘……張首輔的馬屁,拍不得。
否則後果很嚴重。
可能會斷送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李三思初來乍到,啥也不懂。
小馬屁一拍,得意洋洋。
聽得楚白狼冷笑連連……敢拍張首輔的馬屁,你這還不死?
秦逍遙,楊千殺這些深諳官場之道,並且對他很是關心的大人們則驚出了一身冷汗。
心想鳳起可真是糊塗,這才剛剛立了大功,就在首輔大人這裡折了腰。
口花花的嘴皮子用在長公主身上可以,拿來應付張首輔,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曹人往也微微搖頭,覺得李三思稍顯著急了。
就算要搞好關係,也要等他和張首輔熟了之後再來拍這個馬屁啊。
到底是年輕人,沉不住氣,就只想著表現。
這位大魏朝最大的太監沉靜半息,決定親自出面替李三思把話圓回來。
張首輔的聲音卻忽然響起,讓人意外的是,他是帶著笑說的,顯得輕鬆隨意,似乎並沒有因為李三思的無端馬屁而影響心情。
也沒有責怪的意思。
“大魏朝能有今日這般興盛,一是陛下龍威浩蕩,英明神武,二是百官勤勤懇懇,共同努力,三是百姓心意合一,與國同行,此三點缺一不可……與我張守維,卻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月光下,張首輔顯得很是謙虛。
他不喜歡被別人拍馬屁,自己卻彷彿深諳其道。
這些說辭把大魏朝從上到下的階層都拍了一遍。
一番話落罷,百官頷首,深表贊同。
百姓歡呼,大聲稱讚。
隨之跪叩首輔,以示敬重。
張首輔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隨即望向李三思,撫須笑道,“早前便與陛下說過,往後的大魏朝,需要一些年輕的身影站出來扛起大旗,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陛下有些著急,本官也曾感到不安。可今日過後,本官料想,第一個扛旗的年輕人,應該已經出現了。”
此話一出,人潮驚寂。
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張首輔口中所說的年輕人是誰。
能得到當朝首輔大人這般高質量的評價,日後這位曾被無數人不看好的執筆人小銅牌必然前途無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