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上朝之後才知道,原來前天和昨天兩天都沒商議出個結果,今天還要繼續商議。
我靠,都發生戰爭了居然兩天都沒拿出結果,到底搞什麼呢?李月辰忍不住捂住了額頭。
不過在大臣們你來我往的辯論之中,李月辰也大概聽明白了目前的事態。
吐蕃此次進攻並未傾巢而出,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騷擾行動,並沒有大面積的全力進攻,應該是有引唐軍主動出擊的意思在裡面。
這一點其實倒也很好理解,古代的攻城戰其實往往最難打,除非有多餘對方數倍兵力,否則一般是沒有把握的。
而且還需要飛樓,床弩以及破門錘之類的大型攻城器械。
吐蕃本身物產匱乏,沒有那麼多的大型重武器,攻城戰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想要引唐軍出兵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論欽陵或許是有把握再敗唐軍一次,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將大部隊留在後面,等待唐軍出擊。
對於大臣們的分析,李月辰覺得挺有道理,只是有點想不通吐蕃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龍椅上的李治皺著眉頭:“先不管其目的如何,近年來吐蕃與我大唐摩擦不斷,若不出兵,豈不是讓周圍諸國看我大唐的笑話?”
裴行儉站了出來:“天皇聖明,臣認為,大唐經過這些年的修生養息,已經有能力出兵。先不管其目的如何,總之不能墮了我大唐威名!”
“嗯!”李治點點頭,語氣裡充滿了皇帝的威嚴:“既然要打,那便說說如何打?朕可不想再聽到不好的訊息!”
這句話,無疑指的是多年前的大非川之戰。
說實話,敗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作為皇帝,他要聽的不是藉口,他只知道,輸了!
李月辰能理解老爹生氣的原因,不過她也會冷靜下來仔細的思考問題。
自從大非川之戰後,吐蕃已經能夠利用青海道向西域投送自己的力量,並且迫使大唐放棄安西四鎮。
那幾年大唐遭遇各種天災,糧食減產,沒有那麼多精力,無奈之下只能被迫暫時放棄安西四鎮。
但是吐蕃對安西的控制卻不如大唐那樣自由,採取的是壓迫式的統治方式。
這樣一來,西域諸國自然不願意,透過去年于闐王和龜茲王來上貢就知道,吐蕃在西域那邊的工作肯定不順利。
說到底,吐蕃就算暫時拿住了青海道,也只是在河西走廊就地搶劫,非大國作風,自然會引起不滿。
……
朝中大臣們的意見都比較統一,打!
現在大唐糧食產量提高,不怕打仗,但是如何出兵又成了大問題。
眼看到了午時,仍然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李治直接宣佈暫時下朝去吃飯,吃完回來接著聊。
屏風後面的李月辰聳了聳肩,看來老爹今天是打定主意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了。
皇宮裡面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是有專門設定的食堂的,根據官職的高低不同待遇也不一樣。
宰相級別的大官有專門的地方,而是伙食待遇很高,被稱之為堂食。
李治武則天夫妻倆來到通道之內,打算帶女兒一起去吃飯。
正要走,武則天突然扭過頭道:“今日婉兒也來仁壽殿用膳吧,不過加一雙筷子的事兒。”
李治倒是沒啥意見,點點頭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