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鐘之後軍艦上收到了總督府的回電。
“成戰鬥隊形散開,搜尋前進,發現羅剎國軍艦立刻通知。”
按照既定計劃,他們必須要逼近其中的一座軍港,也就是大遼港。
這裡集中了羅剎國八艘軍艦,海軍必須要首先拿下這八艘軍艦,扭轉大遼半島上的局勢,那個時候陸軍就會對大遼港發動總攻。
趙文成帶著另外一支軍隊在大順港的城外埋伏,等到這邊的海軍勝利之後,立刻揮師大順港,殲滅大順港的四艘軍艦,趙文成才會對大順港發動陸地進攻。
大遼半島上的陸軍這次成了配角,如果要是海軍作戰失利的話,那麼他們的進攻將會無限期延遲。
高紹義不允許陸軍去攻擊擁有海軍艦炮支援的城市,這也是整個鎮虜軍的一條鐵律。
上一次海城戰役當中,東狄國僅僅是有一艘軍艦對海城火車站進行炮擊,鎮虜軍上下就有將近千人的損失,這裡可是有十二艘軍艦的,加起來的火炮足足有上百門。
一旦要是肆無忌憚的對地攻擊,咱們的傷亡可就大了去了,到時候就算是拿下這兩座軍港,也絕對不是高紹義想要的。
一場慘勝,對於高紹義來說還不如不要。
所以這場戰役對於鎮虜軍的海軍來說,應該算是第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海戰。
“報告司令,左側十五海里處發現羅剎國海軍戰船一艘,根據我們的模糊判定,應該是鐵甲艦弗拉基米號,敵方海軍旗艦……”
進入作戰區域之後不到十分鐘,咱們這邊已經是發現了羅剎國海軍旗艦。
這艘軍艦的排水噸位在四千五百噸左右,對於鎮虜軍的海軍來說,也算是一個龐然大物了,不過丁群臉上沒有任何的懼怕。
一頭快要老死的老虎,面對十幾只群狼,他如何能夠活得下去呢?
而且這也側面證實了咱們得到的情報是正確的。
羅剎國在大遼半島上的海軍大部分軍艦都不能夠出港作戰了,只能是當做移動炮臺使用,只有其中的兩三艘軍艦能夠出港作戰。
“命令一零一和一零二兩艘軍艦靠上去,一定要在敵方的主炮射程之外,先不展開進攻,儘量吸引別人的另外兩艘軍艦出港作戰。”
丁群的目的很明確,羅剎國在大遼半島上最多隻有三艘軍艦能夠出海作戰,那麼就把這三艘主力軍艦給吸引出來。
充分發揮咱們的數量優勢,在軍港外面殲滅他們。
剩下的那些軍艦隻能是困死在軍港內部,丁群也研究過大遼港,只要是把能夠能運動的軍艦都給殲滅了,咱們完全可以排成一排在魚雷的最大攻擊距離上發射魚雷,從遠處看著剩餘的軍艦挨個命中,然後沉沒在大遼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