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直隸州是運河名城,他依託京杭大運河,成為清末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有‘運河之都’之稱,下轄金鄉,嘉祥,魚臺三縣。
北軍這些天就戰略戰術,內部爭論不休。
是在濟寧城和沂州城下,與陳天華的南軍決一死戰,力爭重創南軍呢,還是戰略性撤退,進入濟南府地界,謀求與泰山府,兗州府等多面夾擊。
這個話題,其實在宋小牛打入兗州地界初始,便在張氏內部,成了一個爭論激烈的問題。
張樹元的幕僚團隊是傾向於放棄沂州城的,在他們看來,沂州守軍根本不可能與宋小牛部隊相抗衡,與其將最後的一點軍力,無意義的消耗在沂州城下,還不如儲存其有生力量,先行後撤。
只要能與濟南張懷芝的部隊會師,合兩張之軍力,總計超過十五萬的軍隊,才足以與陳天華的南軍,在濟南府地界上形成對峙局面。
只要將戰事長期拖延下去,對二張來說,就是勝利。
張樹元個人是傾向於這一戰略考量的。
但問題在於,張樹元部隊的根基在沂州,張氏族親內部,大量人員的個人利益也在沂州。
如果放棄沂州,作為張樹元個人而言,他的損失不算大,但張氏其它族人,以及張氏集團內眾多的既得利益者,將傾家蕩產,一無所有。
而恰恰就是這些人,是構建張氏在魯南地區統治的基礎,沒有這些人的支援,那張樹元也只是建在沙堆上的大樓,一推即倒。
爭論一直到南軍攻克曹州府的單縣,兗州府的嶧縣等地之後,仍然沒有平息。
等到宋小牛的主力前鋒,推進到離沂州不足五十里,隨時可以發動對沂州城的攻擊之時,雙贏才稍稍平靜了一些。
隨著陳天華率後續部眾抵達沂州城下,這種爭論終於戛然而止。
陳天華親征,南軍的東線精銳傾巢而出,而且在南軍攻擊序列中,以贛州保安部隊為主力的宋小牛,楊善信所部的抵達,這讓張氏內部心存僥倖的人,終於閉上了嘴巴。
宋小牛和楊善信所部,這些年長期跟頑匪,湖匪打交道,能征善戰,作風彪悍。
如果沂州城破,這些傢伙進了城,自己的下場會更加悽慘。
錢財雖然重要,但相比人而言,性命終究要更加寶貴一些吧。
大家終於達成了統一戰線。
但此時撤退卻不是那麼容易了,要想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進行這種大規棋的撤退,沒有人擔負起斷後的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顯而易見,這斷後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
宋小牛和楊善信的南軍,都以騎兵為主要作戰兵種的部隊,想要擺脫他們的追擊,就需要有人在沂州城做出拼死抵抗。
張樹元最後選定了自己一手提拔,起於寒門之後的少將軍吳成華,來擔負這個重任。
這個時候,想要張氏族人來承擔這個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
吳成華被張樹元請到張府官邸裡,看到桌上擺著豐盛菜餚和名酒,還有張樹元那一臉的沉重之色,他不由地露出了苦笑。
吳成華明白,這個斷後任務,終是落到了自己頭上。
“成華,我的苦衷,想必你也是知道了,張氏中人,成器的沒有幾個,讓他們來擔負這個斷後重擔,只怕會將我們所有人都葬送,只有你,才能讓我放心。”張樹元情真意切地給對方灌上迷魂湯。
端起桌上的酒杯,吳成華一飲而盡,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