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完了皖省,陳天華又考察了蘇南輕工業,食品加工業,裝置製造業等等,然後再踏上崇明自治區。
崇明的海陵造船廠,研究已久的八千噸大艦船,終於成功下水,這是江南政權有始以來,自主研造的最大船隻。
下水那天,整個海陵鎮萬人空巷,就連海陵鹽場的鹽工,東海艦隊司令官俞大鵬,副司令官丁長棟等海軍將領,都來參加下水典禮。
並且,艦隊副司令員丁長棟,親自率巡洋艦主持這條超級大船的首航。
這艘被命名為啟元號的軍艦長達一百七十米,寬約四十五米,相比東海主力艦四千五百噸戰艦,足足大了接近一倍。
這是艘名符其實的鐵甲戰艦。
甲板之上,共有高達五層的建築,主艦炮為307mm德國克虜伯巨炮,舷炮都是205mm重型炮,外掛四個魚雷發射管。
&nm以上重型火炮二十五門,75mm速射炮十六門,這些遠端攻擊武器,裝載之多,讓人看了都覺得頭皮發麻。
蒸汽鍋爐有四座,馬力很足,速度不遜色於海字號巡洋艦。
在陳天華看來,這艘排水量八千餘噸的巡洋艦誕生,標誌著他可以橫行海上,可以跟東洋人在近海進行較量。
從造船廠裡得知,同樣大小的第二艘軍艦,會在年底下水,交付東海艦隊使用。
大有大的優勢,反過來也有其弱點,機動靈活性差,如果單獨作戰的話,極易成為對手的靶子,所以必須為他配備相應的護衛艦,將他作為一個移動的海上堡壘,強大的火力點來使用。
出於穩妥起見,陳天華要求俞大鵬的東海艦隊,先在崇明基地進行多次演練,研究出護衛艦與啟元號配合作戰方案,並能熟練運用時,方能投入戰場。
陳天華可不想剛剛投入戰場的啟元號,出師未捷身先死,在海戰中,並不是噸位大就一定能獲勝。
忙完這一切,回到武昌時,就已經到了七月份,天氣已是最熱的時候,對北方袁氏集團,要完成下半年的任務,迫在眉睫,參謀本部立刻忙了起來。
按照年度大戲,除了在豫北戰場,南軍準備開闢魯省戰場,讓北軍左右顧不上。
參加魯省戰役,主要以宋小牛的方面軍為主,楊善信在蘇省所部合併,總計八萬野戰主力,三萬餘由預備役和民兵成立的輜重後勤部隊,合計十一萬。
成立一個以宋小牛為方面軍司令官,楊善信為副司令官,費萊參謀長,下轄費萊,曾新,嶽澤飛,屠夫四個甲種師。
其中,曾新的是騎兵師,合計二萬騎兵。
如此大的投入,這是陳天華繼中原戰役之後,最大的兵力佈署,他想要一舉拿下北方的戰略意圖已是完全呈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