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咱繼續談教育,你考慮過這些孩子們的基本素質了嗎?普及教育,這可不是掃盲,要講究投入產出的收成,教育質量。”李淑貞擺出一副教育先驅者的姿態,質疑煤廣新城的普及教育。
陳天華哈哈大笑,道:
“我這是廣種薄收,自治區如今下轄百萬百姓,適齡孩子不說多,十萬總有吧,這些人中,總有一些人屬於:只要給點陽光,就可以燦爛的學子,不要多,十萬學子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能成為頂樑柱就夠了。”
“那與你的投入相比,豈不是要虧大本了?”李淑貞譏笑道。
陳天華搖頭道:“你錯了,怎麼可能會虧本,我是賺大發了,這十萬孩子雖然不可能都成才,但個個都能知書識禮,做到這一點就賺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普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眼下巨大的投入也許到幾十年甚到上百年後,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也許你我是看不到了,但我卻信心,我們的後人總能看到這一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聽到夫君陳天華胸懷大志,意味深長的一席話,李淑貞默然無語。
這些話,在她前幾十年生涯中,從沒有人對她講過,就是蔡先生等,包括父母,也沒有說得如此深刻,光明磊落,那些教自己讀書識禮的先生們,就更是沒有。
一雙妙目凝視著陳天華,手卻緩緩地撫著左右一對兒女的頭顱,他們正在認真聆聽父母雙親的對白。
“怎麼了,我說得有什麼不對的嘛。”
李淑貞搖搖頭,語調平和地說道:
“沒什麼,只是心生感觸而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這話說得好呀,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先將樹栽好,也好讓我們的孩子,將來能省心一點。”
“……”
說話間,車隊直接到了李興鴻在煤廣新城的府邸,因他宣告在先,接風洗塵的歡迎宴,由他家負責。
後面便是紀春生設宴。
之於宋小牛和顧祝年等人的邀請,都被陳天華否了。
若是這樣轉下去,到了正月間都完不了,屆時到了這家,那家沒去,有親疏之嫌,豈不是憑空生出是非來了。
……
正月初一。
煤廣新城閻王坡大校場。
這裡年前是新城群眾集會,大閱兵場所,也是年關商品交易會的中心會場。
從正月初一到初八,這裡將舉行盛大的新年慶祝活動,完全由商會,民間團體自發組織,政府搭橋。
當陳天華一家子在孫勇、李興鴻、紀春生等大員的陪同下,到達閻王坡時,駱一鳴和路道明等人,連同商會主要成員,迎了出來。
駱一鳴是這裡的行政主官,也是年關活動的管委會主委,路道明則是軍事主官,他這裡放有一個團,負責年關整個活動的軍事警戒。
一大早,五更開始,整個閻王坡就提前熱鬧了起來,大量的人流,從各鄉鎮四面八方,湧進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