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公子,我們前面的樓船都已連成一片,現在我們沒法過去啊。”
就在眾人看得入神的時候,只見那僱傭的船工,從船尾、氣喘吁吁的快步走了過來通稟道。
“怎麼回事?”
陳天華聞言微微皺眉道:“花樓才藝大比拼,不是還沒開始嗎?”
“小的也不是很清楚,前面好像在辦一場賽詩會。”船工頓了頓,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咱們想辦法從外圍繞過去,只要能觀賞到花樓舞臺就成!”陳天華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
“明白…”那船工回到船尾,把舵撐船去了。
當下的清末社會,無論是上層的掌權者,還是深閨大小姐們,都十分喜歡文人才子的書卷氣息。
當今天下,論人才的標準,那就是文才武略。
所謂文才,那就是賦詩作對、寫文章。
這些權貴們、貴婦小姐們,自然沉樂於在各種節假日,目睹自己的偶像來比鬥文採。
這就是古代的娛樂文化和交際場,成名的才子佳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粉絲’。
而那些才子,名仕,為了能一舉成名,擁有萬千‘粉絲’,也不會放過這個萬人矚目的機會。
陳天華望著前方,正從四面八方彙集的數十艘畫舫,最後慢慢連成一座巨大的宮殿,他有些無語的說道:
“在湖上飄了小半天,好不容易接近湖中,竟然被這樣莫名其妙的給圍困了,還上不了岸。”
“今晚可是一年之中熱鬧的端午之夜,主公...我們難道就這樣被困在這裡?”
霍山他們想著既然來了,那也得瞧個明白。
把船劃在大畫舫邊上也能看到清楚舞臺,只是位置不佳而已。
唉,缺乏娛樂的年代,上到皇帝,下至黎民,也都不能免俗。
東湖湖畔之上的數十艘畫舫,連成一座巨大宮殿。裡面一個個主要的節目,也都開始上場。一些心急的文人才子,已經將自己的詩作遞了上去。
這裡面一些寫得好的詩作,甚至會被畫舫裡面歌姬吟唱出來。
人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整個東湖湖畔上是燈籠高掛,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爭奪花魁的大戲,半個小時之後便要開始了。
湖面的中心地帶之外,還有幾艘畫舫,裡面坐著的都是武昌新軍的會堂分子頭目。
左邊一艘三層畫舫上,是劉復基為首的群治學社,商務報的編輯們,他坐在一艘船隻的樓閣內,在寬闊的艙樓大堂內,有不少人,跟這位才子坐而論道。
其中有他的親密戰友蔣翊武,他投筆從戎,已是鄂新軍第一鎮師,也就是張彪師麾下的校官。
畫舫上圍聚了接近三十餘人,其不乏會社的主要成員。
諸人一邊飲酒聽琴賞舞,歌舞停了,也會談論一番,氣氛融洽。
他們是為紅袖書寓的鸞蓉來捧場的,這些人中間的許多人,花樓大比拚評審團成員,志在必得。
在另一座三層畫舫,坐著鄂新軍第二鎮師,也就是黎元洪師麾下的孫武。
他今非昔比,是新軍共進會會長,還創辦《雄風報》,主張實行“抬營主義”、“借矛奪盾”。
同時,他假託孫文之弟的名義在新軍中開展工作,發展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