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心裡很是窩火,本意是他的豐眾長江航運總公司,跟盛宣懷的內江輪船公司合併之後,再與輪船招商局合作。
可沒想到,讓袁世凱捷足先登算計了。
不過還有機會。
陳天華明白,歷史上的袁世凱,曾於二年之後,也就是宣統元年被貶回河南信陽老家,這時候可以將輪船招商局重新奪回來。
這就是他昨天從上海回來,一直悶悶不樂的緣故。
……
晚清時期,要說長江沿線最繁華的城市,首選當數上海。
可要比上海差點的城市,有人會指出武漢,江寧等地。
實際上,在那個年代,有這樣一個城市,它被稱為‘小上海’,它商賈雲集,輪船碼頭眾多,到處是官府驛站,佛事禪地,相當的繁華無比。
這個城市就是安慶。
千年古城安慶,是大清國安徽省省會所在地,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最早接受西洋文化的城市之一。
省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按擦使衙門都設在此,屬安慶府治下。
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明清時期這裡是一座港口城市。它在長江下游北岸,淮河入江口,西接湖北,南臨江西,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界第一州’的說法。
自東周時期開始,這裡就建城,曾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如今的簡稱‘皖’也由此而來。
只是在陳天華的印象中,安慶只是個四線城市,那是因為在後世發展規劃所致。
光緒三十三年,七月初六,也就是陳天華從上海返回的第二天,安慶城內,發生了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安徽武備學堂副總辦,兼巡警學堂總辦徐錫林,在巡警學員畢業典禮上,親手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並率光復會成員,試圖攻佔軍械庫,終因寡不敵眾,被捕入獄,次日被殘忍殺害於巡撫衙門口。
當陳天華得到訊息時,已經是七月初七晚上,他悲痛了一陣子。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安慶起義,就這樣很短暫的結束了,如說是起義,確切點講,應該叫刺殺巡撫恩銘行動。
因為當天參與行動的,算徐錫林在內,僅僅只有三個人,註定是次失敗的行動。
他們早就抱著必死之心,勇敢地充當革命先驅者。
這次行動的深遠影響力,遠遠大於實際效果。
他的意義在於,這是革命黨光復會自成立以來的首次起義,向滿清王朝發出的第一槍,整個朝野震驚,一時間,清廷高官如同驚弓之鳥,個個膽戰心驚,開始動搖了王朝根基,具有強大的震撼力。
從陳天華看來,起義計劃十分不周詳,沒有預案,漏洞百出,以致於倉促行動。
對於歷史上的這次安慶起義,陳天華是知道的,但他記不清是何月何日,他曾經讓許雲媛找到劉玉芳,旁敲側擊講了現在起義的巨大風險。
這次赴上海,也專門找到陳琪美和劉玉芳,耐心勸說要等待時機,切不可盲目,甚至表示他也同情革命,時機成熟時他說不定會參與。
也許是他的這番表白,給了陳琪美和劉玉芳以期待與信心,才避免了後面光復會一系列的爆動。
這裡面,他實際最擔心的是劉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