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就算是二十塊大洋,下山忍不了吃喝嫖賭一番,最後的結局還是上山當土匪,手上倘若沾上了血案,又撞在這位煞神的槍口上,那就是萬劫不復。
而自治區這邊據說治理有方,無論是農墾林牧畜業,還是礦山冶金建材等實業,搞得有聲有色,那裡的百姓安定,娶妻生子,吃飽穿暖,生活有保障。
他治軍嚴謹,新軍戰鬥力強悍,關鍵這位將軍是個梟雄式人物,跟上他就有前途,水漲船高,說不定以後能成大事。
最後,所有投誠或俘虜的近二百名匪徒,只有二十餘人領了賞金和路費下山,其餘的都願意留下加入自治區。
陳天華和陳二等新軍軍官們都很高興,馬上安排後勤開飯飲酒,讓這些斷水斷食了數天的匪徒們吃飽喝足。
根據剿匪戰情通報,李興鴻的東線和南線展開不錯,紀參謀長的西線也算順利,現在陳二的北線,自從拿下了老樹山,剿匪形勢也是一片大好。
對於北線的佈局,陳天華適當調整了策略,決定留下一個排,約四十人馬繼續留在老樹山,協助自治區廖雲鵬他們的工作隊進駐,進行土改,剷除罌粟種植,禁食大煙。
把山洞裡金庫裡面的金銀財寶,統一由軍事調查科副科長顧祝年,率行動中隊一分隊和突擊營的一個排,合計八十人馬,透過火車轉運,押送至自治區行政中心煤山鎮,放入豐眾銀行自治區分行的地下金庫儲存。
山上的糧食歸入剿匪軍需後勤統一調配。
原老樹山匪幫的一百八十名投誠或投降者,留下五十名入幫時間短,軍事技能掌握較好的年輕人,充實到陳二的突擊營第三、四連隊各班,以及輜重部隊。
其餘一百三十名人員,送到老樹山站交給杜威的鐵路警察,由他們轉到自治區大本營宋小牛的突擊二營,由他對這些人進化軍事回爐和紀律教育,然後分配到部隊,民兵和牧馬場。
陳二率第三、四的二個連隊,以及工兵和機炮混成連隊,繼續東北線活動,掃蕩這片地界上的大小匪幫。
陳天華暫時在剿匪指揮部的伐木場裡,待顧祝年完成了押送金銀任務之後,來指揮部與他會合,然後他準備沿西北方向掃蕩,繞到縣城,再到茅新的牛頭山鎮,牛頭山礦區瞧一瞧,巡視一下那邊的生產經營情況。
……
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下旬。
橫山。
它位於廣德山脈東部,靠近廣德縣城的一個叫桃州鎮的西南面,是山脈北部地區前往縣城的必經之路。
如山橫臥,故名橫山,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築,還有祀鬥臺、攀羅亭等名勝,可惜,先後毀於匪幫爭奪之亂,毀掉不少。
橫山跟老樹山不一樣,這裡植被茂盛,松林滿山,屬於原始森林地界。
據傳橫山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密切的聯絡,被朱元璋封為“天下英靈第一山”。
從伐木場的剿匪指揮部出發,前往廣德縣城,山道彎彎綿延數碼裡,要經過無數條崇山峻嶺。
五月下旬,進入夏季火熱天氣,飲用水是最重要的,陳天華命令騾馬馱了不少水,不光是人要飲水,戰馬同樣需要。
這支特殊的部隊,有幾支部隊拚湊在一起,飛鴿的護衛隊,顧祝年的軍事調查科行動第一分隊,以及他臨時統領的突擊一營的一個作戰排,還有大本營通訊排一班,還有後勤輜重班。
七七八八的算起來,部隊的人數達到一百三十餘人,顧祝年被陳天華臨時任命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