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火力配置和騎兵兇悍的攻擊力,讓這些馬匪山賊們吃盡了苦頭。
接下來,新軍大本營決定,集中主力攻打幾個大的匪徒山頭據點,產生威攝力,打擊敵人頑固不化的氣焰,迫使其實山頭的匪徒投降。
西北邊隅的老樹山,海拔約在650米左右,在廣德山脈的二十幾座山頭中,它還不屬於最高的山頭,但地勢險要。
老樹山原是座石頭山,只有部分表層覆蓋泥土,所以有些植被,一半以上表層都是光脫脫的岩石。
據說山頂上長著幾棵千年古樹,老樹山由此得名。
數百年來各朝各代的邊民,在老樹山開採石條或石板,用於築建房屋。
久而久之,開採的結果是造成老樹山的主峰,處在三面都是陡峭石壁,只有一面有通道,變成了一座易守難攻的山頭。
主峰不算高,但它的基座很大很廣泛,是這片區域縱橫百餘里荒野叢林中的一個制高點。
不知是哪個朝代,當地老百姓在山頂建有一座龍王宮殿,故,這座山的主峰被稱為龍王峰。
老樹山就因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是馬匪山賊們理想的巢穴,紛紛佔山為王。
當今的老樹山匪幫,大當家的叫張仁奎,綽號張大麻子,四十歲左右年齡。
張仁奎老家就在安徽宣城府某山村,按當地習俗,山裡男孩從小得習武練功,他當然也不例外,學得一身本領。
十六七歲的張仁奎後來到清軍綠營當兵,由於刀箭和拳腳功夫出眾,很快成了兵頭,二十二歲那年他當上了綠營的管隊官,手下有一百三十餘名綠營弟兄。
張仁奎此人有個毛病,就是好色,那年,他跟綠營標統大人的小妾勾搭成奸,事情敗露之後,他帶上十幾個拜把子鐵桿兄弟逃進了廣德山脈,落腳老樹山。
他在老樹山苦心孤詣經營了十年,六年前老寨主死後,他被眾人力推,當上了老樹山匪幫的大當家。
六年來,老樹山匪幫在他的經營下,搞得有聲有色,隊伍和實力擴大數倍。
依據軍前斥候和線人提供的情報,老樹山上除了機步槍,木柄手榴彈,還有火炮。
山上至今還有不少明清時期儲存下來的火炮,例如大將軍炮,弗朗機和虎蹲炮,當然,有些火炮不是很靈光了。
據說,張仁奎花大價錢,從廣東弄了兩門仿克虜伯大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搬到山上。
除了大炮,機步槍,還有擂木滾石等傳統守山神器,想要攻上山去,付出慘重傷亡不說,還未必能拿得下來。
據說,山頂龍王峰上,張仁奎貯藏了不少糧食,夠那幫土匪吃上幾年沒問題。
所以,想靠圍山困死匪徒,這招明顯行不通。
張大麻子手下兄弟不少,但有二個心腹他最倚重,一個叫張尚武,是他堂弟,現為老樹山匪幫的二寨主。
另一個叫唐子林,現為營寨四當家的,他率最精銳的老鷹大隊守主峰龍王殿。
新軍決策層決定率先拿下老樹山,主要是震懾廣德山脈的其它匪幫,瓦解敵人,爭取早日收復整個山脈,建立起更加強大的自治區根據地。
除此之外,還有個很重要的戰略因素,就是老樹山是方圓百餘里,浙皖交界邊上的一個制高點,一個極佳的戰略瞭望臺。
今後,在這裡設立一個軍情據點,可以對北面郎溪方向,乃至當塗動向,進行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