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內鎢礦大體分佈,在我國南嶺山地兩側的粵東部沿海一帶,湘省、雲南等地也有儲藏,而贛省的南部贛州為最多,儲量約佔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
贛州,也被洋人稱為‘鎢都’。
大清國科技落後,各種金屬原礦自己深加工很少,主要以出口為主,尤其以稀有的有色金屬原礦,來換取大量的軍備武器。
原始鎢礦經過冶煉,得到品位達到95%的鎢礦粉,再經過高溫高爐精煉成型,生產出來的成品才是鎢鋼,由於貴重又俗稱鎢金。
鎢W/錳M
/鉻C
/碳C按一定比例合成一種叫50A鋼,才是當下生產槍管炮筒的材料。
黎元洪會同軍工署擬定的計劃,名稱很響亮叫“湖廣兵工復興計劃”。其主要思路和設計為:
第一,在鎢都贛州設定國有的「鎢業公司」,對轄區內的所有鎢礦實行統購統銷,嚴禁私下買賣;國家對大型鎢礦以入股、買斷控股等方面,加大資金投入。
第二,在漢陽鐵廠內,建立一個特種鋼分廠,與漢陽槍炮廠組成三位一體式的「漢陽兵工基地」,對這個兵工基地實行軍事管制。
第三,建立長江航運專線,將贛州鎢礦透過水路直達兵工基地的漢陽鐵廠。
第四,這個宏大的計劃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可以釆用發放債券的形式或入股方式解決,國有控股。
總的計劃,資金盤子約在五百萬兩白銀。
這個‘兵工復興計劃’經過多次討論論證,也有人提出在贛州設立新的冶煉基地,因為那裡有原礦石。
但黎元洪等人作為方案設計者,他們提出的是安全保衛問題,在漢陽合適。
而原礦石以水路運輸即安全又成本低,從贛州起運直接到達。
該計劃已被張之洞批准,隨時隨地準備啟動。
事關重大,陳天華認為需要他回杭州之後,經研究討論之後,才能給予一個明確回覆。
在鐵路總局處理了幾天事務之後,陳天華即時啟程返回杭州。
他先跟岳丈作了簡單稟報,李存智也認為這個事情,事關國家國防實力,只要力所能及,都很伸出援手,責無旁貸。
陳天華馬不停蹄地找到陳宗玉,希望豐眾銀行能給予放貸五百萬兩白銀,支援他的援建計劃。
對於豐眾銀行參與到兵工復興計劃中,銀行董事會開始也有微辭,認為民商銀行參與國有軍工專案,這是破天荒第一回。
軍工與鐵路專案,以清政府現在國策,是屬於‘國進民退’時候,加上政府各衙門官吏腐敗,弄得不好會吃大虧。
陳天華聽聞之後,他親自到董事會唇槍舌戰,並願以個人股權和資產做連帶責任擔保,終於說服董事會透過,獲得絕大多數董事的支援。